(一)風險是風險管理和保險存在的共同基礎和研究對象
風險的存在是風險管理和保險存在的前提。風險管理的各種樸素思想很早就產生了,而保險是在對風險管理的需求發展到一定程度後才產生的經濟保障制度,也是風險管理最傳統有效的形式。風險管理理論是20世紀50年代社會經濟、科技發展推動下形成的各種理念和方法。20世紀70年代以來,財務風險、科技風險、政治風險、金融風險、社會經濟風險等重大風險層出不窮,各種風險事故爆發涉及的範圍和危害性都大大超出了历史上傳統可保風險,傳統保險已不能完全滿足社會對風險管理的需求,這就促使風險管理理論運用到各個領域,而保險公司也開始運用這些理念和方法來管理自身風險。
(二)風險管理和保險具有共同的科學基礎
風險管理和保險都以概率論和數理統計作為共同的理論基礎。 概率論和數理統 計是保險費率厘定的重要理論基礎 ,而科學的費率厘定是保險的重要特徵之一,也是保險公司持續經營的基本保證。風險管理中的風險衡量也是以概率論和數理統計為基礎的,為風險評估和風險管理決策提供有力的工具。
(三)保險是風險管理的有效手段之一
由於並非所有的風險都可以投險,所以風險管理研究和管理的範圍大於保險。保險的賠償責任範圍是可保風險,而風險管理的研究範圍和研究對象不僅包括純粹風險,還包括投機風險。對企業等經濟主體來說,風險管理是全方位的風險管理,風險管理的範圍包括投機風險、精神損失等,而保險對投機風險、精神損失和無法用貨幣衡量的損失不保。保險也有一般的風險管理方法所不具備的優勢。保險可以為可保風險提供充分的保障,是風險管理最有效的方式。比如在責任風險中,如果責任人沒有經濟能力賠償受害人,保險以外的風險管理手段即便是法律也無法保障受害人得到充分補償,而保險可以使受害人得到及時充分的保障。因此,保險能夠起到其他風險管理方法不能替代的作用。
(四)非傳統的風險管理方法與保險相互融合
風險管理與保險的相互融合表現在以下几個方面:
第一,非傳統的風險管理方式架起了企業與再保險的橋梁。非傳統的風險管理是創新的保險市場與資本市場相結合的風險管理方法。例如,自保是一種非傳統的風險管理方式,它架起了企業和再保險的橋梁,從而產生了部分保險、損失靈敏合同、追溯的有限風險計劃等風險保單,產生了同時承保純粹風險與投機風險的多風險保單、多種損失原因保險產品、多觸發條件保險產品等。
第二,保險市場與資本市場的融合產生了應急資本工具。例如,損後籌資產品、應急債務、應急股票等。
第三,保險風險證券化產生了保險連接證券及保險衍生品,如巨災債券、巨災期權、保險期貨、巨災再保險掉期、純粹風險互換等金融衍生品。
第四,自保公司架起了企業風險管理與保險的橋梁。一方面,保險公司將風險管理運用於承保對象起到了防災防損的作用,增加了企業現金流,提高了保險公司的經營效益;另一方面,企業由於設立自保公司消除了投保的道德風險,更加有動力積極進行風險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