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率是货币当局调节宏观经济、实现货币政策目标的重要手段,利率变动对整个经济运行有一定的影响。
(一)利率变动对资金供求的影响
在市场经济中,利率是一个重要的经济杠杆,这种杠杆作用首先表现在对资金供求的影响上。利率对资金盈余者持有资金的机会成本大小起决定性作用。当利率提高时,意味着人们持有资金的机会成本增大,资金盈余者贷出资金的动力也增大。利率水平的变动对资金短缺者的借贷行为也有着重要影响。当利率提高时,意味着人们借贷的成本增大,资金短缺者借款的负担也加重,他们的借款需求就会受到制约。当利率下降时,借款人的借款需求会扩大,但是资金盈余者的资金供给却会受到抑制。
(二)利率变动对宏观经济的影响
从宏观上看,居民的全部收入可分为储蓄和消费两个部分。储蓄代表社会资金供给。在收入水平一定的情况下,储蓄的多少取决于消费倾向。如果居民的消费倾向高,则收入中用于消费的部分大,储蓄就少;如果居民的消费倾向低,则收入中用于消费的部分就少,储蓄就多。居民的消费倾向除了与目前收入水平、未来收入预期、物价水平及消费观念等有关外,还受到利率水平的影响。当利率下降时,有利于刺激消费增加,使人们的消费倾向增大;当利率上升时,会抑制人们的消费欲望。可见,利率变动会影响全社会的消费水平,进而影响全社会的储蓄,即资金供给。
再从厂商投资来看,投资代表着社会资金需求。由于利率高低能直接影响厂商投资成本,降低利率可使厂商投资成本下降,提高利率则使厂商投资成本增加。因此,利率变动会影响全社会的投资即资金需求。
可见利率变动对宏观经济有着重要影响。至于是促进经济增长还是造成经济萎缩,则要具体分析,而不能简单地认为提高或降低利率一定会促进经济增长或一定会使经济增长受到制约。因为经济最终是否增长还要看影响经济的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利率只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变量,而不是全部作用变量。
(三)利率变动对国际收支的影响
当一国国际收支出现严重不平衡时,即出现大量持续逆差或大量持续顺差时,一国金融管理当局就有可能通过变动利率来调节国际收支,特别是当国际收支不平衡的原因主要在于资本项目时,中央银行通过调整利率水平能取得明显的效果。当发生严重逆差时,可将本国短期利率提高,以吸引外国的短期资本流入,减少或消除逆差;当发生过度顺差时,可将本国利率水平调低,以限制外国资本流入,减少或消除顺差。
国际收支出现严重不平衡会给一国经济带来不利影响。例如,长期的巨额逆差会使一国货币贬值,从而削弱一国对外国商品、劳务和技术等的购买力,进而影响国内经济的发展;长期的巨额顺差则会使本国面临较大的通货膨胀压力,此外还可能给顺差国带来较大的外交压力。因此,不管是发达国家或是发展中国家,当其面对国际收支巨额不平衡时,都会采取措施予以缓解经济压力,变动利率是一个有效的手段。
(四)利率变动对稳定物价的影响
利息率的高低直接影响银行的信贷总规模,而信贷规模又直接决定货币供给量。当流通中的货币量超过货币需要量时,调高利率可以收缩信贷规模,减少货币供给量,促使物价稳定。在商品经济中,国民收入分配都是以货币形式进行的价值分配,客观上存在着分配后形成的有支付能力的社会需求与商品供应量在总量和结构上不适应的可能性,潜藏着危及物价稳定的因素。利用利率杠杆可以把待实现的购买力以存款形式集中到银行,并在总量和结构上进行调节,以实现供求平衡和物价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