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信用貨幣是由現金和銀行存款組成。現金包括了中央銀行發行的現鈔與金屬硬幣,而現金的使用量在整個社會的交易額中所占的比重很小。存款貨幣是指能夠發揮貨幣交易媒介功能的銀行存款,既包括能夠進行轉賬支付的活期存款、企業定期存款,也包括居民的儲蓄存款等。雖然各種存款都代表了一定的社會購買力,但是它們在購買能力上是有區別的。現金和活期存款可以直接用於交易支付,其他存款要變成購買能力必須經過一些手續,而且中央銀行對現金和各項存款的控制能力是不同的。中央銀行在進行貨幣量統計時,既要考察貨幣量統計的全面性和準確性,又要兼顧中央銀行調控貨幣量的需要。因此,對貨幣進行層次劃分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當前各國劃分貨幣層次的標準和依據是貨幣的流動性。流動性是指金融資產在不損失價值或損失很少的情況下變現的能力。根據貨幣流動性由強到弱的變化,貨幣的範圍也由小到大,不同貨幣被劃分為不同的層次。但是由於金融創新,信用工具層出不窮,各種信用工具的流動性在不斷地變化,因此貨幣層次的劃分只能相對準確。金融制度越發達,金融產品越豐富,貨幣層次越多,金融創新速度越快,貨幣層次修訂的速度也就越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