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旺模型、丁伯根法则与米德冲突

(一)斯旺模型

斯旺模型是澳大利亚经济学家特雷弗·斯旺提出的,其观点可以用斯旺图形加以说明。如图9-1所示:横轴 代表国内的实际吸收额(国内总支出),包括消费、投资、政府支出;纵轴 代表实际汇率(直接标价法);IB曲线为内部平衡线,线上的任意一点都代表使国内均衡得以实现的实际汇率和国内总支出的一定组合,在这条线上的点都意味着充分就业和物价稳定;EB曲线为外部平衡线,线上的任意一点都代表使外部均衡得以实现的实际汇率和国内总支出的一定组合,在这条线上的点都意味着国际收支平衡。

图9-1 斯旺模型

IB曲线之所以向右下方倾斜,是因为本币实际汇率的升值(直接标价法下 下降)会造成出口的减少和进口的增加,为了保持充分就业状态,政府必须增加国内支出 。IB曲线右边的点表示经济中存在通货膨胀,因为在相同的汇率水平下,右边的点所代表的国内支出大于实现内部均衡时的国内支出;IB曲线左边的点表示经济中存在失业,因为在相同的汇率水平下,左边的点所代表的国内支出小于实现内部均衡时的国内支出。

EB曲线之所以向右上方倾斜,是因为本币实际汇率的贬值(直接标价法下 上升)会导致出口的增加和进口的减少,为了保持国际收支平衡,政府必须增加国内支出 ,以刺激对进口的需求。EB曲线右边的点表示国际收支赤字,因为在相同的汇率水平下,右边的点所代表的国内支出大于实现外部均衡时的国内支出;EB曲线左边的点表示国际收支盈余,因为在相同的汇率水平下,左边的点所代表的国内支出小于实现外部均衡时的国内支出。

这样一来,斯旺图形可以划分为四个区域(图9-1所示的Ⅰ、Ⅱ、Ⅲ、Ⅳ),不同的区域代表了不同的内部经济和外部经济状态。只有在IB曲线和EB曲线的交点 ,经济才同时实现了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假设一国经济最初处于 点的状态,即经济中存在通货膨胀和国际收支赤字。若该国实行固定汇率制度,并采取减少国内支出的措施来减少赤字,该国经济就会向 点移动,在 点,虽然该国经济实现了外部均衡,但国内支出的减少使经济陷入了衰退;若该国通过汇率贬值( 上升)来减少赤字,则该国经济会向 点移动,在 点,虽然该国经济实现了外部均衡,但离内部均衡的距离更远了。这说明,只使用一种政策工具来实现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这两大目标是很难做到的。为了使经济从 点移动到 点,必须同时采取适当的通货紧缩政策和货币贬值政策。

(二)丁伯根法则

丁伯根法则(Tinbergen’s Rule)是由荷兰经济学家丁伯根于1952年提出的,他是第一位经济学诺贝尔奖的得主(1969 年),最早提出了将政策目标和工具联系在一起的正式模型,其基本内容是:实现 种目标需要有 种相互独立的、有效的政策工具。

(三)米德冲突

根据丁伯根法则,一国要同时实现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这两大目标,就需要两大类政策工具——支出增减型(调整型)政策和支出转换型政策。当一国实行浮动汇率制度时,可以运用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完成内部均衡目标,运用汇率变动作为政策工具完成外部均衡目标。而当一国实行固定汇率制度时,由于难以运用汇率变动作为政策工具调节外部均衡,因此政府只能使用支出增减型政策,以同时完成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的目标。但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有时不能同时完成两个目标,如表9-1所示的第Ⅰ种情形(当外部均衡要求实行紧缩性政策时,内部均衡却可能要求实行扩张性政策)和第Ⅲ种情形(当外部均衡要求实施扩张性政策时,内部均衡却可能要求实施紧缩性政策)。这种情形被称为米德冲突(Mead’s Conflict)。米德冲突是英国经济学家詹姆斯·米德于1951年在其着作《国际收支》中提出的。

表9-1 固定汇率制度下内外均衡的一致与冲突

版权声明:本篇文章(包括图片)来自网络,由程序自动采集,著作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QQ:452038415)。http://www.shendujiaoyi.com/586.html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