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债务危机是指一国不能按时偿付其国外债务(包括主权债务和私人债务),其表现为大量的公共部门或私人部门无法清偿到期外债,导致该国不得不要求进行债务重组和国际援助等。
国际债务危机爆发的原因十分复杂,是国内因素和国际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但外因往往不可控制,主要包括以下原因:
1.外债规模膨胀
如果将外债视为经济建设资金的一种来源,就要确定一个适当的借入规模。过多地借债如果缺乏相应的国内资金及其他条件的配合,宏观经济效益就得不到应有的提高,而且可能因沉重的债务负担而导致债务危机。经济建设资金的积累主要靠本国的储蓄来实现,外资只能起辅助作用。现在,国际上一般把偿债率作为债务控制的标准。因为外债的偿还归根到底取决于一国的出口创汇能力,所以出口创汇能力制约着举借外债的规模。如果债务增长率持续高于出口增长率,就说明国际资本运动在使用及偿还环节上存在着严重的问题。
2.外债结构不合理
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形下,外债结构对债务的变化起着重要的作用。外债结构不合理的主要表现有:
(1)商业贷款比重过大。在一国经济走势较好或预期经济发展比较乐观时,国际银行就愿意给该国提供贷款,但这样的商业贷款一般期限较短,需要债务国不断地借新债还旧债来“滚动”地筹集资金。一旦债务国的经济发展出现某些不稳定因素(如政府的财政赤字、巨额贸易逆差或政局不稳等),使市场参与者失去信心、外汇储备不足以偿付到期外债时,该国货币汇率就必然大幅度下跌。在这种情形下,商业贷款到期后,国际银行也就不愿向该国提供新贷款了。为了偿还到期外债借款,本来短缺的外汇资金这时反而大规模地流出,就会导致危机爆发。
(2)外债币种过于集中。如果一国外债集中于一两种币种,汇率风险就会变大。一旦该外币升值,其外债就会增加,增加偿还困难。
(3)外债的期限结构不合理。如果短期外债比重过大,超过了国际警戒线,或者未合理安排偿债期限,就会造成偿债时间集中。一旦流动性不足以支付到期外债,就会爆发危机。
3.外债使用不当
在借债规模与结构一定的情形下,使借入的外债投入适当的部门并最大化使用效益才是偿还债务的最终保证。长期内,偿债能力取决于一国的经济增长率;短期内,偿债能力则取决于它的出口率。所以,从深层次来看,真正需要关注的不是债务的规模,而是债务的生产能力和创汇能力。许多债务国在大量举债后,没有根据投资额、偿债期限、项目创汇率,以及宏观经济发展速度和目标等因素综合考虑,制定外债的使用走向和偿债战略,盲目地从事大工程建设。由于这类大项目耗资金、工期长,短期内很难形成生产能力和足够的外汇能力,造成债务规模不断积累;甚至,相当一部分外债根本没有流入生产领域或用在资本货物的进口方面,而是转而大量进口耐用消费品和奢侈品。如此这般必然导致投资率的降低和偿债能力的减弱。在这种情形下,不合理的消费需求导致储蓄率进一步降低,使得内部积累能力跟不上资金需求的增长,进而导致外债进一步增加。更有甚者,一些国家大量借入短期贷款在国内进行长期投资,而投资方向主要是房地产和股票市场,从而形成泡沫经济。因此,当泡沫破灭时,危机就自然降临了。
4.外债的宏观管理不当
为了合理利用外债、规避风险、提高使用效益,国家应该对外债和资产实行有效的管理;而这种有效管理往往是避免债务危机的关键所在。其管理的范围包括外债的借入、使用、偿还等各个环节,需要政府各部门进行政策协调。如果外债的宏观管理不当,一旦发现政策偏离计划目标过大时,偿债困难往往就已经存在了。
5.外贸形势恶化
由于出口创汇能力决定了一国的偿债能力,一旦外贸形势恶化,一国出口收入大幅减少,经常项目逆差就会扩大,从而严重影响其外债的还本付息能力。而经常项目逆差将进一步造成该国对外资的依赖,一旦国际投资者对债务国经济前景的信心发生逆转,停止贷款或拒绝延期,就会导致债务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