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金融理论的形成

传统上,经济学研究依赖于理性人基本假设,即人们受自我利益的驱动,并有能力在不确定性条件下作出理性判断和决策。许多经济学家认为,研究人的心理、情绪是不科学的;并认为,经济学是一种非实验科学。然而,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尝试用实验的方法研究经济学,修改和验证各种基本的经济学假设,这使得经济学的研究越来越多地依赖于实验和各种数据的收集,从而变得更加可信。这些研究大多扎根于两个相辅相成的领域,即认知心理学家有关人的判断和决策的研究,以及实验经济学家对经济学理论的实验性测试。与行为金融学的产生和发展有着密切联系的相关学科基础包括心理学、行为学、实验经济学、行为经济学等。

如果把心理学与金融研究相结合的起点作为行为金融研究的开端,那么,19世纪戈斯特福·利波恩(Gustave Lebon)的《群体》(The Crowd)和查尔斯·曼凯伊(Charles Mackey)的《非凡的公众错觉和群体疯狂》(Extraordinary Popular Delusion and the Madness Of Crowds)是两本最早研究投资市场群体行为的经典之作。而凯恩斯是最早强调心理预期在投资决策中的作用的经济学家,他基于心理预期最早提出股市“选美竞赛”理论和“空中楼阁”理论,强调心理预期在人们投资决策中的重要性;认为决定投资者行为的主要因素是心理因素,投资者是非理性的,其投资行为建立在所谓的“空中楼阁”之上,证券的价格决定于投资者心理预期所形成的合力,投资者的交易行为充满了“动物精神”(animal spirit)。

1951年,美国奥兰多商业大学布鲁尔(O. K. Burell)教授发表了《一种可用于投资研究的实验方法》一文,率先提出了用实验讨论理论的必要性,并提出通过构造实验检验理论的思路,由此开拓了一个将量化的投资模型与人的行为特征相结合的金融新领域。1967年和1972年,奥兰多商业大学教授巴曼(Bauman)和斯洛维克(Paul Slovic)分别发表文章《科学投资分析:是科学还是幻想?》和《人类判断行为的心理学研究》,呼吁关注投资者非理性的心理,更加明确地批评了金融学科片面依靠模型的治学态度,并指出金融学与行为学的结合应是今后金融学发展的方向。追随这种理论的金融学家也陆续有一些研究问世,但都是分散的,没有系统化,因而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

心理学家卡恩曼(Daniel Kahneman)和他的合作者阿莫斯·特沃斯基(Amos Tversky)1979年发表文章《前景理论:风险状态下的决策分析》,为行为金融学的兴起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成为行为金融研究史上的一个里程碑。1982年,卡恩曼、斯洛维克和特沃斯基在其着作《不确定性下的判断:启发式与偏差》中研究了人类行为与投资决策经典经济模型的基本假设相冲突的三个方面:风险态度、心理账户和过度自信,并将观察到的现象称为“认知偏差”。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泰勒、希勒成为研究行为金融的第二代核心人物。1985年,德博特(Debondt)和泰勒《股票市场过度反应了吗?》一文的发表正式掀开了行为金融学迅速发展的序幕。泰勒主要研究了股票回报率的时间模式、投资者的心理账户;希勒主要研究了股票价格的异常波动、股票市场的羊群行为、投机价格与人群流行心态的关系等。卡尼曼 和特沃斯基的研究则指出:投资者对风险的态度并不是按照传统效用理论所假设的以最终财富水平进行考量,而是以一个参考点为基准看待收益或者损失,每次的决策都会因情况不同而改变,决策并不是按照贝叶斯法则进行的,决策时会受到框定效应的影响。奥戴恩(Odean)对于处置效应(disposition effect)的研究,瑞特(Ritter)对于IPO的异常现象的研究,卡恩曼等对过度反应和反应不足之间转换机制的研究等,对行为金融的进一步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行为金融学更加注重投资者心理对最优组合投资决策和资产定价的影响。郝什·舍夫林(Hersh Shefrin)和迈尔·斯塔特曼(Meir Statman)提出了行为资本资产定价理论(BAPM, Behavioral Assets Pricing Model);2000年,他们又提出了行为组合理论(BPT, Behavioral Portfolio Theory)。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行为公司金融(behavioral corporate finance)作为行为金融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日益受到学者的重视。在理性人假设和有效市场假说的条件下,1958年,莫迪利亚尼(Modigliani)和米勒(Miller)提出了企业价值与资本结构无关的命题。其后,金融经济学产生了一系列新的理论和模型,如詹森(Jensen)和(麦克林)Meckling(1976)的代理模型,罗斯(Ross)(1977)、(利兰德)Leland和(帕尔)Pyle(1977)的信号模型,梅耶(Myers)和(海吉拉夫)Majluf(1984)的信息不对称及优序融资理论等。这些理论和模型都是从资本市场有效性假设角度讨论公司财务行为的。其传统方法体现在“基于价值的管理”(value-based management),即建立在理性行为、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和有效市场三个基础之上。然而,大量的实践观察和实证分析表明,心理因素会干扰这三个传统的理论基础。行为金融学对公司理财的实践有着重要的含义,行为公司金融也应运而生。行为公司金融认为,公司管理层的非理性与股票市场的非理性,对公司投融资行为产生重要影响。

版权声明:本篇文章(包括图片)来自网络,由程序自动采集,著作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QQ:452038415)。http://www.shendujiaoyi.com/553.html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