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反饋機制套利是指利用經濟體系中存在的正反饋機制,利用各類手段觸發正反饋機制,並且從中謀取利益的行為。經典經濟學理論中的供需曲線形狀通常是向上的供給曲線和向下的需求曲線,意味著價格越高,商品的供給越多,需求越少。因此通過價格的變動,市場供求能夠趨於平衡。這種供需曲線實際描述的是一種負反饋機制。對於普通商品而言,負反饋機制比較典型。然而,在證券等資本品市場,存在著「追漲殺跌」的行為,供給越少,而需求越多,引發價格上漲。價格的上漲會引起價格的進一步上漲。這是一種正反饋機制。
正反饋機制使市場上出現了博傻式套利。博傻式套利利用了普通投資者的非理性和貪婪,套利者利用資金優勢,借助某個題材的大勢,短時間內大量購買某個股票,拉升價格,價格上漲將帶來更多投機資金,這些資金進入之後進一步推動價格上漲。初始拉升價格的投資者,則趁機高位出貨。
有時候,雖然有的題材對股票盈利等實質性的影嚮難以預料,但是至少有推動盈利的可能,具備邏輯基礎,有時候卻完全沒有任何邏輯可言。比如,奧巴馬當選美國總統,簡稱中帶有「奧」字的股票,如奧馬電器大幅上漲。中國的博傻式套利達了這樣一種程度。這種情況與其說是邏輯在其中發揮作用,倒不如說是市場焦點在其中發揮作用。從正反饋機制套利的角度來說,關鍵並不在於題材邏輯,雖然這也很重要;關鍵在於如何聚焦投機者的關註,觸發正反饋機制。中國目前有很多較大的游資就是利用這種機制進行操作,採取的方式是集中較大規糢資金買入特定股票,使之價格上漲觸及漲停板。漲停板股票會引起很多中小投資者的關註和投資,業內稱之為「打板」戰術。
索羅斯的「反身性理論」,討論的也是如何利用市場的正反饋機制進行套利。然而,反身性理論中的正反饋機制和博傻式的正反饋機制有所不同。反身性理論的反饋回路,是錯誤的認知引起市場定價的扭曲,市場定價的扭曲引起實際因素(基本面)的變化,實際因素的變化進一步強化錯誤的認知,博傻式的反饋回路,是錯誤的認知引起市場定價的扭曲,市場定價的扭曲進一步引起市場定價的扭曲,定價扭曲強化錯誤的認知。兩者的不同之處在於,反身性理論強調認知及市場定價對於現實基本面的反作用力,反身性理論的盛衰周期可以長達數年甚至十年之久;而博傻式操作並不關註基本面,更關註熱點新聞或事件,漲跌周期通常是數周或數月,甚至是數天。
索羅斯在《金融煉金術》一書中提到過他運作反身性理論來預測REITs行業的興衰及股票價格的變化並獲取重大利益的案例。按照本書二元化價格套利的理論,在此案例中,索羅斯實際上還運用了二元化的價格套利。同時,索羅斯也應用了博傻式套利。下面簡單討論這一案例。
REITs即房地產投資信托基金,是指從事房地產開發與經營或房地產抵押貸款的實體;這類實體若滿足一定條件則可以獲得免稅。簡單理解,REITs就是房地產開發公司或物業經營管理公司,只是獲得了免稅的優惠。20世紀80年代以前,REITs的業務主要是向房地產開發項目發放抵押貸款,獲得利息收入。這類 REITs 被稱為抵押型 REITs。80年代以後,REITs的業務主要是購買並且持有商業物業,通過經營管理收取租金收入。這類REITs被稱為權益型REITs。
索羅斯針對20世紀70年代的REITs進行研究,認為投資於房地產投資信托基金將會獲得不菲的收益。索羅斯利用反身性理論寫了一篇深度報告。以下是對報告主要內容的解讀與分析。
表面上,房地產投資信托基金類似那些可以實現較高當期收益率的共同基金。實際上卻不是這樣。房地產投資信托基金的魅力是可以以相對於賬面價值的溢價來出售股份,從而為股東帶來資本收益。
比如,如果房地產投資信托基金的每股賬面淨資產是10美元,權益資本的收益率是12%,也就是1.2美元的收益。但是市場出於對於房地產投資信托基金未來盈利將會有大幅上漲的預期,給予了溢價。房地產投資信托基金可以以每股20美元價格銷售股份。比如,REITs增加一倍淨資產,但是由於溢價出售股票,股本只增加了0.5倍。因此,公司的每股賬面價值:(20)/1.5=13.33美元。淨資產的回報:12%∗20=2.4美元,但是股本是1.5。每股的收益:2.4/1.5=1.6美元。
每股收益由之前的1.2美元上升到1.6美元。索羅斯認為,這種收益的上漲並不是由於REITs的實際運營改善造成的,而是由於投資者給予了溢價造成的。投資者給予REITs溢價的行為本身改善了REITs的業績。這就是索羅斯所指的反身性。
索羅斯進一步指出,出於對高收益和每股收益增長率的預期,投資者們願意支付這種溢價。溢價越高,房地產投資信托基金(的股票)就越容易滿足投資者們的預期。這是一個自我加強的過程。
一旦進展順利,信托就可以在每股收益上表現出一種穩定的增長。盡管實際上它將收益全部作為股息支付了出去。較早參與這一過程的投資者能夠享受到高額的股權收益、上升的賬面價值,以及超出賬面價值的不斷上漲的溢價的綜合效益。
索羅斯強調了反身性理論的獨特之處。證券分析的慣用方法是先試圖預言股票將來的收益,然後推測投資者可能願意為這一收益支付的股票價格。但是,這一方法不適用於分析房地產投資信托基金,因為投資者願意為這些股票支付高價的意願,本身是決定將來收益的重要因素。因此,索羅斯對整個自我加強的過程作出預言,而不是分別預言將來的收益和股票的估價。
有三個重要的相互加強的因素。因素一:房地產投資信托基金的實際的資本回報率。因素二:房地產投資信托基金的規糢增長率。因素三:投資者的認可,比如在給定的每股收益增長率下投資者所願意支付的市盈率。
在此基礎上,索羅斯還預測了REITs行業發展及股票價格表現的具體進程。
第一個階段:房地產開發貸款處於最佳狀態,利率高而且違約損失處於相對較低的水平。貨幣供應緊張,短期性的資金來源相當有限。投資者們已經開始接受房地產信托基金的概念。因此成立新的REITs或者現有REITs規糢擴張具備基礎,自我加強趨勢的序列過程啓動了。
第二個階段:一旦通貨膨脹壓力減輕,房地產開發貸款的利率(實際收益率)會有所下降。但是這個時候會出現房地產的繁榮,房地產開發商有望在有利可圖的利率水平下獲取銀行貸款。由於槓桿比例升高,雖然實際收益率下降,但是股本回報率仍然可以維持在較高的水平。市場膨脹,投資者們認可REITs,因此REITs可以以超出賬面價值的溢價來發行股票。REITs可以充分收獲溢價的好處,並且規糢和每股收益迅速上升。由於進入REITs行業並不受到限制,因此REITs數量不斷增加。
第三個階段:自我加強的過程將一直持續,直到REITs獲得了房地產開發貸款市場的較大份額。貸款行業的競爭日益加劇,迫使REITs冒更大的風險。地產開發行業彌漫著投機的氣氛,房地產的繁榮難以為繼,REITs的壞賬增加了。全國各地都出現了房產過剩的現象,價格暫時下降。有的REITs在其資產組合中出現大量的不良貸款,銀行會感到恐慌,要求各個公司按照貸款額度償還。
第四個階段:投資者的失望情緒影嚮了對整個REITs板塊的估價,較低的溢價和放慢的增長率將反過來降低 REITs 每股收益的增長。REITs的市盈率下降,整個板塊進入淘汰期。幸存的企業走向成熟,幾乎沒有新的進入者,還可能會實施某些管制,現有的企業將穩定下來並滿足於適當的增長率。
能夠把握住REITs領域的投資機遇的人,除了索羅斯之外,還有很多投資者或投機者,憑借自己的直覺或是對於金融市場的理解,做出了正確的決策,進而抓住了機遇。但是只有索羅斯做到了「知行合一」。
索羅斯的報告得到了金融機構的熱烈反嚮。後來金融市場的REITs發展遵循了報告裡描述的過程。索羅斯的報告中沒有明確指出的是,REITs實際上進行了二元化價格套利。REITs的權益資產面向房地產發放抵押貸款可以獲得12%的利率回報。為甚麼普通大眾不是直接面向房地產發放抵押貸款獲取利益,而是先要通過購買REITs新發行的股票,再經由REITs面向房地產發放貸款呢?顯然,REITs通過上市,其股票獲得了流動性,並且是在與房地產貸款不同的體系裡進行定價。兩者的定價體系不同導致了利差的出現。REITs擴大業務規糢的行為縮窄了利差,並最終使二元化套利空間消失。反身性理論的價值在於,人們存在錯誤的認知,初始並未意識到二元化套利空間會因為套利行為而消失。因此,在後期仍然給予REITs高溢價,而REITs此時已無法再發放風險可控且高回報的房產抵押貸款了。
除了寫作這篇報告外,索羅斯自己也大力投資房地產投資信托基金。某種程度而言,這是另一個層面的反身性,即索羅斯引起了其他投資者的關註和投資房地產信托基金的興趣和行為。這些跟風行為本身就可以形成一種價格上漲趨勢。眾人的購買行為使價格上漲,博傻效應出現。索羅斯提前建立了頭寸,逢高出貨。因為這種操作糢式,索羅斯被稱為「走在股市曲線前面的人」,這是指他可以引導或者操縱市場。索羅斯除了順勢而為,甚至還可以造勢。而造勢就是本章所講的正反饋機制套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