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動性是影嚮價格行為的重要因素,是衡量市場效率的主要指標之一。凱恩斯最早對資產的流動性進行了概括。他認為,資產具有流動性是指其在短期內容易變現而不受損失。這個定義可以從兩個方面來看:一是資產變現能力,即最終價值的風險;二是市場吸收能力,即變現時不會帶來損失。因此,流動性是指投資者根據市場的供給和需求狀況,以合理的價格迅速交易的能力。市場流動性越好,進行交易的成本就越低。
Amihud和Mendelson(1988)指出:「流動性是市場的一切。」現實表明,忽略流動性風險對金融市場和金融機構都可能造成巨大的損失。通常來講,市場流動性是指投資者在任何時候都能夠以較低的交易成本買進或賣出大量證券並且對證券價格產生較小的影嚮。流動性包括四個維度,即交易的即時性、寬度、深度以及彈性。
(1)即時性(immediacy)。幾乎所有的流動性定義都考慮交易的達成是否迅速,交易時間是否及時。
(2)寬度(width)。金融市場的寬度表示交易價格偏離市場有效價格(買賣報價的中間價格)的程度,即一定條件下達成交易所需要的時間成本。市場的寬度體現在股票的買賣價差方面,這在實際的交易過程中體現為交易的成本。
(3)深度(depth)。市場深度反映了交易量對市場價格的影嚮,或者說,在給定的價格下,能夠交易的股票數量反映了該市場的深度。在報價驅動市場中,市場深度一般指在做市商所報出的價格下,願意買入或者賣出的金融工具數量;在指令驅動市場中,市場深度指在限價委托簿中的買賣委托數量,這些委托數量越多,金融市場就越有深度。
(4)彈性(elasticity)。彈性是指由交易引起的價格波動消失的速度,或者委托單不平衡調整的速度。在有彈性的市場上,對於供求雙方的突然變動,市價總能迅速、靈活地調整到保持供求均衡的水平上。金融市場的彈性強調了市場價格機制的機動靈活性。市場彈性越好,價格偏離價值以後返回的速度越快。
流動性的重要性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第一,流動性是股市存在的基石。可以說沒有流動性,股市的存在就沒有意義,股市也不會存在。足夠的流動性保證了在較低的交易成本下,投資者可以買賣證券,籌資者可以得到需要的資金,交易能夠迅速、有效地進行。
第二,股市質量的高低從根本上是由流動性來決定的。一個流動性強的市場,交易成本低,價格受到交易量的沖擊小,證券投資的安全性高,投資者對市場有足夠的信心,能夠充分發揮資源配置的功能。
第三,流動性能夠為投資者帶來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