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際上,各國的國際收支恰好相抵的情況是很少見的,多數情況下出現的是國際收支不平衡,或順差,或逆差。若一國國際收支差額不大且持續時間不長,一般不會對該國經濟產生較大的影嚮。但若一國出現持續的較大的國際收支差額,無論是逆差還是順差都會對一國經濟產生不利的影嚮。
一國如果出現長期的國際收支逆差會導致:
(1)黃金外匯儲備大量流失,削弱了該國對外金融實力,並使該國在國際上的信譽降低,而且還會使國內貨幣供應量減少,影嚮本國生產和就業。
(2)對外負債會加強,甚至會產生發生債務危機的風險。
(3)由本幣對外貶值引起對內貶值,增加了通貨膨脹的壓力。
(4)會出現資本外逃,影嚮國內投資建設與金融市場的穩定。
(5)政府為改變逆差狀況而採取的政策措施也會對國內經濟產生不利的影嚮。
一國如果出現長期的大量的國際收支順差會導致:
(1)使國家外匯儲備過多地增加,造成資源的浪費和儲備成本的上升。
(2)會迫使本幣升值,從而使本國出口商品相對價格上升,削弱了本國出口商品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能力,影嚮本國對外貿易的發展,使貿易品生產規糢萎縮。
(3)如果國際收支順差主要是由於出口過多造成的,那麼會造成本國實際資源的減少,影嚮本國的經濟發展速度。
此外,一國的過多國際收支順差或逆差往往意味著主要貿易夥伴國或資本輸出(輸入)國的逆差或順差,由此會引起世界國際收支不平衡的發展,影嚮世界經濟金融的穩定。因此一旦一國出現較大數額或較長時間的國際收支不平衡,就必須對其進行調節,使之逐步達到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