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棘轮效应的例子和启示

棘轮效应是经济学家杜森贝里提出的。他认为消费者的消费决策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的消费习惯。这种消费习惯受许多因素影响,如生理和社会需要、个人的经历等,特别是个人在收入最高时所达到的消费标准对消费习惯的形成有很重要的影响,消费者很容易参考高收入时期的消费水准来消费,即使收入下降,消费水平也很难再改变。

例子案例

商朝时,商纣王登位之初非常勤俭,一心想治理好国家。当时,天下人都认为在这位英明国君的治理下,商朝的江山会蒸蒸日上。有一天,纣王命人用象牙做了一双筷子,并十分高兴地用这双象牙筷子就餐。他的叔叔箕子见了,劝他收起来,而纣王却满不在乎,满朝文武大臣也不以为意,认为这是一件很平常的小事。箕子为此忧心忡忡,有的大臣问他原因,箕子回答:“纣王用象牙做筷子,就不会用土制的瓦罐盛汤装饭,肯定要改用犀牛角做成的杯子和美玉制成的饭碗,有了象牙筷、犀角杯和美玉碗,难道还会吃粗茶淡饭和豆子煮的汤吗?大王的餐桌从此顿顿都要摆上美酒佳肴了。吃的是美酒佳肴,穿的自然要绫罗绸缎,住的也要富丽堂皇,还要大兴土木筑起亭台楼阁以便取乐。这样的后果让我不寒而栗。”果然,箕子的预言很快就应验了,不到5年的时间,由于商纣王骄奢无度,商朝灭亡了。

这印证了一句老话:“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这句话出自宋朝的政治家和文学家司马光的《勉谕儿辈》一文,意思是说从节俭变得奢侈是容易的,从奢侈变得节俭却困难了。司马光是想告诉其子孙要勤俭持家,这样才能长长久久。从现代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司马光的这段话实际上反映的是消费中“棘轮效应”的现象。所谓棘轮效应,是指人的消费习惯形成之后有不可逆性,即易于向上调整,而难于向下调整。

现实当中,棘轮效应非常普遍。我们吃惯了大鱼大肉,就很难再接受粗茶淡饭;我们穿上了华美奢侈的衣衫,就会觉得简单朴素的衣服不合时宜。慢慢地,我们习惯了奢侈安逸的生活,而失去了艰苦奋斗的精神。所以家长在教育小孩的时候要避免“棘轮效应”的出现。比尔·盖茨夫妇多次提到,打算去世后只留给3个子女一部分遗产,而把其余资产捐给慈善机构。他们说:“我们决定不给孩子们留太多遗产,这既不利于孩子,也不利于社会。”他们培养孩子的独立精神,希望孩子们能正确认识财富,通过自己的奋斗赢得一切,而不是成为“寄生虫。”

经济学启示

棘轮效应是人的一种本性,人生而有欲,“饥而欲食,寒而欲暖”。人有了欲望就会千方百计地寻求满足。但是,消费要结合自身情况,不要养成奢靡的消费习惯。

版权声明:本篇文章(包括图片)来自网络,由程序自动采集,著作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QQ:452038415)。http://www.shendujiaoyi.com/2673.html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