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政策是指政府利用財政收支制度,通過調整稅收、公共支出和轉移支付等手段調節社會供求關系,實現資源合理配置和經濟良好發展的方針、政策和措施的總稱。比較典型的做法,比如2008年為了應對全球的經濟危機,中國出臺了積極的財政政策,有效地抑制了經濟危機,保證了中國乃至全世界經濟的穩定發展。
例子案例
小布什總統運氣不太好,當他費盡九牛二虎之力登上總統之位時,美國經濟進入了衰退期。如何使經濟保持克林頓時期的繁榮是小布什上臺伊始面臨的考驗,這也是小布什提出減稅的背景。減稅如何刺激經濟呢?這就需要我們了解財政政策。
財政政策是政府運用支出和稅收來調節經濟的工具。支出與稅收影嚮總需求,從而成為調節經濟的重要工具。具體來說,政府支出包括政府物品與勞務的購買、政府公共工程的投資和轉移支付。稅收主要是個人所得稅和公司所得稅。政府增加物品與勞務的購買刺激私人投資,政府公共工程投資的增加本身就是投資,政府增加轉移支付就增加了個人可支配收入,從而刺激了消費;政府減少個人所得稅,增加了個人可支配收入,刺激了消費;政府減少公司所得稅則刺激了私人投資。所以,增加政府支出和減稅是擴張性財政政策,相反,減少政府支出和增稅是緊縮性財政政策。小布什的減稅屬於擴張性財政政策。同時,小布什還準備增加國防開支,這既鞏固了美國在世界上的強國地位,又可以刺激經濟,可謂一箭雙彫。
在美國历史上,財政政策的確起過重要作用。20世紀30年代的羅斯福新政就是增加政府支出的例子。當時政府增加公共工程投資(如田納西河治理),對恢複經濟起到了積極作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艾森豪威爾政府投資高速公路建設也有效地防止了戰爭經濟向和平經濟過渡時的經濟衰退。20世紀60年代肯尼迪和約翰遜政府實行減稅,也促成了當時的經濟繁榮。20世紀80年代裡根政府的減稅無疑是當時美國經濟複蘇的重要原因。相反,在經濟衰退時不採取這類財政政策會加劇經濟衰退。小布什的父親老布什由於在1991—1992年的經濟衰退中沒有採取有力的財政措施,在競選中敗給了克林頓。看來小布什吸取了历史經驗,也從父親的失敗中得到了教訓,一上臺就準備採取減稅的政策。
經濟學啓示
財政政策具有調節經濟的作用。如果為了有效刺激經濟,既增加支出又減少稅收,就必然增加財政赤字。克林頓執政時已成功地減少了赤字,如果小布什又使赤字增加,肯定不利。其次,如果沒有貨幣政策的配合,擴張性財政政策就會增加總需求,引起利率上升,利率上升又會抑制私人投資。這種增加政府支出減少私人支出的後果被稱為財政政策的「擠出效應」。擠出效應削弱了擴張性財政政策的作用。另外,國際經濟環境也起到了限制作用。因此,政策的有效性需要時間來檢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