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裡經常用「羊群效應」來描述經濟個體的從眾、跟風心理。「羊群效應」告訴我們,市場中的普通大眾往往容易喪失基本判斷力,人們喜歡湊熱鬧、人雲亦雲。很多時候我們不得不放棄自己的個性去「隨大流」,因為我們不可能對所有事情都了解得一清二楚,對於那些不太了解、沒把握的事情,往往沒有主見。除此之外,持某種意見的人數的多少是影嚮從眾的最重要的因素,很少有人能夠在眾口一詞的情況下,還能堅持自己的不同意見。
例子案例
投資大師格雷厄姆在《證券分析》中為我們講述了一則寓言故事:一位石油大亨死後獲準升入天堂,但他在天堂的門口被聖·彼得攔住了。聖·彼得告訴了他一個糟糕的消息:「雖然你生前的善行足以讓你有資格升入天堂,但天堂裡分配給石油大亨居住的地方已經爆滿了,我無法把你安插進去。」這位石油大亨聽完,想了一會兒後對聖·彼得說:「能否讓我進去跟那些住在天堂的人們講一句話?」在得到同意後,這位石油大亨就對著天堂裡的人大喊:「地獄裡發現石油了!」聽聞消息後,天堂裡所有的石油業者都爭先恐後、蜂擁奔向地獄。聖·彼得看到這種情況非常吃驚,便恭請這位石油大亨進入天堂。但是,這位石油大亨遲疑了一會兒說:「不了,我想我還是跟那些人一起到地獄去碰碰運氣吧,沒準真有石油呢。」
大家可能覺得很好笑,可這確實是在金融投資中,特別是在股票投資中經常出現的現象。我們把這類現象叫作「羊群效應」。曾經有這樣一個實驗:在一群羊前面橫放一根木棍,第一只羊跳了過去,第二只、第三只也會跟著跳過去。這時,把那根棍子撤走,後面的羊走到這裡仍會像前面的羊一樣,向上跳一下。這就是所謂的「羊群效應」,也稱「從眾心理」。
現在的「羊群效應」是股票投資中的一個術語,主要是指投資者在交易過程中盲目學習與糢仿的現象。這些投資者盲目效仿別人,在某段時期內與別人買賣相同的股票,造成股票價格劇烈地波動。當股票價格上漲時,大家都買入這只股票,於是股票價格不斷被推高;反之,當股票價格下跌時,大家又一窩蜂地賣出股票,使得股票價格進一步走低。從眾心理使得股票價格波動幅度增大,加劇了投資風險。這也給投資者出了一個難題,若從眾追漲,就往往追到高價位,最後成為接盤俠,損失慘重;若不從眾,特立獨行,又難以克服心理上的恐懼。
經濟學啓示
羊群效應或者從眾心理,不僅在經濟、投資領域會出現,在現實生活中也經常出現。比如大家都在看某部電視劇,某人為了顯得合群,也跟著看這部電視劇,但這個人未必就真喜歡這部電視劇。再比如,大家都在用蘋果行動電話,於是我也開始使用蘋果行動電話,但也許蘋果行動電話並不適合自己。羊群效應從經濟學的角度上講是一種非理性的行為。如何克服這種從眾心理,做出理性的選擇,是值得我們認真思考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