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20世纪40年代以后,社会的各方面情况都发生了极为重大的变化。战争方面,两次世界大战都是大国之间的博弈,运筹帷幄、决胜千里,需要用博弈论指导战争中的决策。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战争范围从欧洲到亚洲,从大西洋到太平洋,先后有61个国家和地区20亿以上的人口被卷入战争,作战区域面积约2200万平方千米。据不完全统计,战争中军民共伤亡9000余万人,财产损失超过5万亿美元。战争的胜负决定了成千上万人的前途与命运,因此作战的每一方都渴望着战争的胜利。
我给大家讲一段战争中发生的小插曲。第二次世界大战早期,英国海军和德国潜艇玩起了“猫捉老鼠”的游戏。英国海军发现不能依靠领航员或船长凭直觉做出的判断,这种判断不能保证自己会采取正确的行动,而是需要对“游戏”有深刻的理解才能更多地赢得胜利。在应用了后来被称为“博弈论”的概念之后,英国海军极大地提高了对德国潜艇的打击命中率,这又促使他们把博弈论应用到许多其他的战斗中去。
除了军事领域,经济领域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小生产者之间的充分竞争日益被大企业之间的寡头竞争所取代。很多行业的市场集中度不断提高。大企业之间的直接相互作用取代了以价格为机制的间接相互作用。企业家们越来越需要有一种能够指导其参与寡头市场竞争的理论和方法。
在社会需求的强烈召唤下,在数学家和经济学家的持续努力和共同合作下,博弈理论横空出世。数学家约翰·冯·诺依曼(John Von Neumann,1903—1957)和经济学家奥斯卡·摩根斯坦(Oskar Morgenstern,1902—1977),在1944年合作出版了《博弈论与经济行为》一书。该书的出版标志着博弈论作为一个理论体系的诞生,其被称为“20世纪前半期最伟大的科学成就之一”。
当然,真正把博弈论发扬光大的是一个叫约翰·福布斯·纳什(John Forbes Nash,1928—2015)的数学家。 纳什20岁时就已成为普林斯顿大学数学系的博士生。读博期间,纳什在1950年和1951年连续发表了两篇关于非合作博弈论的重要论文,证明了非合作博弈均衡解的存在性,即着名的纳什均衡。
纳什的研究奠定了现代非合作博弈论的基石,后来的博弈论研究基本上都沿着这条主线展开。
如果你想对纳什有更多的了解,可以去看一部电影——《美丽心灵》。这是一部非常好看的电影,我的很多学生就是通过看这部电影才了解纳什,知道了博弈论的。影片2001年上映,在2002年第74届奥斯卡金像奖中获得了8项提名、4项奖项(最佳影片、最佳女配角、最佳导演、最佳改编剧本),是当年奥斯卡金像奖最大的赢家。除了金像奖,这部电影还获得了2002年全球电影界的很多奖项(如第59届美国金球奖、第55届英国电影学院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