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投機行為的關鍵就是判斷價格的變化趨勢。你選擇做多,是相信還有人願意用更高的價格買;你選擇做空,是相信還有人願意用更低的價格賣。這就是博傻理論所要揭示的道理。
博傻理論是指在資本市場(如股票、期貨市場)中,人們之所以願意花高價購買某樣東西,而完全不關心該東西的真實價值,是因為他們相信會有一個更大的「笨蛋」願意花更高的價格買這樣東西。博傻理論告訴我們的道理是:傻不可怕,只要不是最傻的。只要自己不是那個最大的「笨蛋」,那麼自己就一定是贏家,只是贏多贏少的問題。
美國華爾街一直流傳著這樣一則故事。兩位交易員在買賣一罐沙丁魚罐頭,每次交易,一方都以更高的價錢從對方手中買走這罐沙丁魚,不斷交易下來,雙方都從交易中賺了很多錢。突然有一天,其中一位交易員決定打開罐頭看看,了解一下為甚麼一罐沙丁魚要賣這麼貴,結果他發現裡面的魚竟然是臭的,根本一文不值。他以此指責對方騙了自己。對方的回答是這罐頭只是用來交易的,可不是用來吃的!
如果沙丁魚罐頭只是用來交易,那麼影嚮罐頭的因素就會有很多,正如各種各樣的突發事件都會導致股市的劇烈波動。每個投機者都希望能夠憑借自己的敏銳直覺,去捕捉市場價格波動中的機會,實現「低買高賣」的盈利目標。
然而,沒有人能夠完全預測市場價格的變化,《股票大作手回憶錄》中的主人公傑西·利弗莫爾(Jesse Livermore,1877—1940)雖然準確預測到了1929年的大熊市,並在那場大熊市中賺了足足1億美元,但在隨後的幾年中,很快就把錢虧得所剩無幾。這有點像2019年上半年的中國股市,一開始的上漲讓很多人賺了錢,4月8日後一個多月的下跌讓眾多散戶不但盈利全無,反而擴大了虧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