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20世纪30年代,大多数西方经济学家普遍采用序数效用的理论来研究消费者行为。
序数效用论者认为,效用是主观的,类似于香、臭、美、丑等概念。而主观的东西是无法具体衡量的,所以消费者在消费商品时感觉到的满足程度的高低也无法用“1、2、3……”等基数来计量它的大小,更不能求和。但可以对满足程度的高低通过排序来比较,即用“第一、第二、第三……”来表示满足程度的高低。序数效用论回答的是消费者偏好哪一种消费,哪一种消费的效用排第一,哪一种消费的效用排第二。或者是说,要回答的是消费者宁愿看一场电影大片,还是宁愿去听一场音乐会。序数效用论者反对将不可计量的效用附着于普通物品的消费上,还认为,与现代需求理论有关的只是序数效用的原则,即使不用基数效用的理论也很容易推导出需求曲线。因此,序数效用论者在分析消费者行为时,考察的是商品组合的偏好顺序,回答的问题是“A组合是否比B组合值得偏好?”
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是两种研究消费者行为的理论。但在现代微观经济学里,通常使用序数效用论来进行研究。序数效用论者是运用无差异曲线的分析方法来分析消费者的偏好和选择,并运用这一工具推导消费者行为的主要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