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旅行社在旅游淡季打出從「天津到北京世界公園1日游38元(包括汽車和門票)」,我的一位朋友說不信,認為是旅行社的促銷手段。一日他跟我提起這事,問我是真的會這麼便宜嗎?38元連世界公園的門票都不夠。我給他分析,這是真的,因為旅行社在淡季游客不足,而旅行社的大客車、旅行社的工作人員這些生產要素是不變的,一個游客都沒有,汽車的折舊費、工作人員的工資等固定費用也要支出。任何一個企業的生產經營都有長期與短期之分,從長期看如果收益大於成本就可以生產。更何況就是38元票價旅行社也還是有錢賺的。我給他算了一筆賬,一個旅行社的大客車載客50人,共1900元,高速公路費和汽油費假定是500元,門票價格10元共500元,旅行社淨賺900元。在短期不經營也要損失固定成本的支出,因此只要收益彌補可變成本,就可以維持下去。換個說法,每位乘客支付費用等於平均可變成本,就可以經營。另外公園在淡季門票也打折,團體票也會打折也是這個道理。
分析:
短期成本是指廠商在短期內進行生產經營的開支,分為短期固定成本和可變成本。短期內使用的固定的生產要素(廠房、設備等)不能調整;短期內能夠調整是可變的生產要素(工資、原材料等)。旅行社在短期不經營也要損失固定成本的支出,因此只要收益彌補可變成本,就可以維持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