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深度交易 经济 正文 下一篇:

经济周期的成因:分为外因论和内因论

对经济周期成因的解释,大体可以分为外因论和内因论两种。内因论认为经济的周期性波动是由经济体系内部的因素引发的,虽然外部因素有一定的作用,但它更强调内部因素的作用。外因论则认为,经济周期的根源在于经济体系之外的某些因素变动,而且这些外生因素本身不受经济因素的影响。

最主要的外因论有创新理论、政治周期理论、太阳黑子理论等,最主要的内因论有纯货币理论、投资过度理论、消费不足理论和心理理论等。

1.创新理论

创新是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特提出的用以解释经济波动与发展的一个概念。所谓创新,是指一种新的生产函数,或者说是生产要素的一种“新组合”。生产要素新组合的出现,会刺激经济的发展与繁荣。当新组合出现时,老的生产要素组合仍然在市场上存在。新老组合的共存必然给新组合的创新者提供获利条件。而一旦新组合的技术扩散,被大多数企业获得,最后的阶段——停滞阶段也就临近了。在停滞阶段,因为没有新的技术创新出现,所以很难刺激大规模投资,从而难以摆脱萧条。这种情况直到新的创新出现才会被打破,才会有新的繁荣出现。该理论把周期性的原因称之为科学技术的创新,而科学技术的创新不可能始终如一地持续不断出现,从而必然有经济的周期性波动。

2.政治周期理论

这种理论将经济周期的根源归于政府对通货膨胀采取的周期性制止政策,主要代表人物是波兰经济学家卡莱斯基。该理论认为,经济周期与政策的稳定和经济政策的行为紧密相关。政府为了维持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往往扩大总需求,从而导致通货膨胀。政府制止通货膨胀的唯一方法,是人为地制造一次衰退。当经济出现衰退后,政府在人民的压力下又不得不再次运行充分就业政策,结果就推动了新的高涨,也就不可避免地会出现第二次人为衰退。政治性周期理论把经济周期性循环的原因归之为政府的周期性决策(主要是为了循环解决通货膨胀和失业问题)。

3.太阳黑子理论

太阳黑子理论把经济的周期性波动归因为太阳黑子的周期性变化。因为据说太阳黑子的周期性变化会影响气候的周期变化,而这又会影响农业收成,而农业收成的丰歉情况又会影响整个经济。太阳黑子的出现是有规律的,大约每10年出现一次,因而经济周期大约也是每10年一次。该理论由英国经济学家杰文斯于1875年提出。

4.纯货币理论

该理论主要由英国经济学家霍特里在1913—1933年的一系列着作中提出。纯货币理论认为,货币供应量和货币流通速度直接决定了名义国民收入的波动,而且该理论极端地认为,经济波动完全是由银行体系交替扩张和紧缩信用造成的,尤其是短期利率在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现代货币主义者在分析经济的周期性波动时,几乎一脉相承地接受了霍特里的观点。但应该明确肯定的是,把经济周期性循环唯一地归结为货币信用扩张与收缩,是欠妥的。

5.投资过度理论

投资过度理论把经济的周期性循环归因于投资过度。由于投资过多,与消费品生产相比,资本品生产发展过快。资本品生产的过度发展,促使经济进入繁荣阶段,但资本品过度生产从而导致的过剩,又会促使经济进入萧条阶段。

6.消费不足理论

消费不足理论的出现较为久远。早期有西斯蒙第和马尔萨斯,近代则以霍布森为代表。该理论把经济的衰退归因于消费品的需求赶不上社会对消费品生产的增长。这种消费不足又根源于国民收入分配不公所造成的过度储蓄。该理论一个很大的缺陷是,它只解释了经济周期危机产生的原因,而未说明其他三个阶段。因此,在周期理论中,它并不占有重要位置。

7.心理理论

心理理论和投资过度理论是紧密相连的。该理论认为,经济的循环周期取决于投资,而投资大小主要取决于业主对未来的预期,而预期却是一种心理现象,而心理现象又具有不确定性特点。因此,经济波动的最终原因取决于人们对未来的预期。当预期乐观时,增加投资,经济步入复苏与繁荣;当预期悲观时,减少投资,经济则陷入衰退与萧条。随着人们情绪的变化,经济也就周期性地发生波动。

版权声明:本篇文章(包括图片)来自网络,由程序自动采集,著作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QQ:452038415)。http://www.shendujiaoyi.com/2465.html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