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是从需求角度来解释通货膨胀形成的原因,认为通货膨胀的原因是总需求过度增长。总需求过度增长,必然总需求大于总供给,供不应求,结果物价上涨,从而导致通货膨胀。
根据凯恩斯的有效需求决定国民收入原理,均衡国民收入和价格水平由总供给曲线 AS 和总需求曲线 AD 的交点决定,如图10.3所示。
图10.3 纯粹需求拉动通货膨胀
图10.3中横轴代表国民收入,纵轴代表物价水平, AS 代表总供给曲线, AD 代表总需求曲线。 Y 1 代表充分就业时的实际国民收入,即总供给的最高限。当总需求为 AD 1 时, AD 1 与 AS 相交于 E 1 点,这表明 E 1 点为总供求均衡点, E 1 点对应的国民收入 Y 1 为均衡国民收入,均衡国民收入与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正好相等,此时的物价水平为 P 1 。当由于某种原因需求增加时, AD 1 转至 AD 2 ,但因为已经充分就业,所以实际的总供给不可能增加, AS 曲线在充分就业后即变为一条垂线, AD 2 与 AS 相交于 E 2 点。由于供给不变,需求增加,导致供不应求,拉动物价上涨,使物价水平由原来的 P 1 提高到 P 2 。同时,如果需求连续增加,假设增加到 AD 3 ,则物价会上升至 P 3 。可见,在充分就业以后,总需求的增加必然导致物价上升,形成通货膨胀。这种通货膨胀纯粹是由需求过度引起的,称为纯粹的需求拉动通货膨胀,凯恩斯称之为“真正的通货膨胀”。
图10.4 半通货膨胀
还有一种情况,如图10.4所示。最初总需求为 AD 1 ,均衡点为 E 1 ,此时的均衡国民收入为 Y 1 ,均衡价格为 P 1 。当需求增加到 AD 2 时,因为社会还没有实现充分就业,所以企业还有可能增加产量,因此,新的均衡点为 E 2 ,此时均衡国民收入由 Y 1 增加到 Y 2 ,但物价水平也由 P 1 上升到 P 2 。如果需求继续增加至 AD 3 ,则新的均衡点为 E 3 ,均衡国民收入为 Y 3 ,价格上为 P 3 。由图10.4可知,在 E 3 点社会已实现充分就业,如果继续增加需求,则供给量不能再增加,供求均衡情况则和第一种情况相同。这说明,在社会没有实现充分就业时,尽管供给量可以增加,但过度的需求仍然会使物价上升。这种通货膨胀,凯恩斯称之为“半通货膨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