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失灵的原因

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失灵的实质是价格机制对某些问题无能为力,表现出的局限性。引起价格调节局限性的主要原因,有垄断、公共物品、外部性及信息不对称。

1.垄断

垄断是指对市场的直接控制和操纵 。市场经济条件下,自由竞争不可避免地会导致垄断,而且程度会越来越高,从而产生对消费者的掠夺和欺诈。例如,垄断者为了维持较高的价格,常常人为地限制产量,以造成一种供不应求的局面。自由竞争无力消除垄断,市场机制本身孕育着垄断。要防止垄断,获得竞争的好处,必须借助市场以外的力量。

帕累托最优是评价资源配置效率的一种经济学标准,在不减少其他任何人效用或福利的情况下,任何生产与分配的重新安排都不能增加另外一些人的效用或福利,这时的资源配置状态就被称为帕累托最优状态。意大利经济学家帕累托最先提出了最优配置的条件和标准,人们便以他的名字来命名这一标准了。

2.公共物品

公共物品通常是指提供给社会共同享用的物品 。在提供人们需要的物品方面,市场能否完美地发挥作用,取决于所涉及的物品。私人产品既有排他性又有竞争性,市场机制只能提供私人物品,而不能提供公共物品。但是,任何一个社会的生存与发展都离不开公共物品,所以必须依靠市场以外的机制来保证公共物品的供给。

3.外部性

外部性也称外在效应或溢出效应,主要是指一个经济主体的活动对社会其他成员福利的影响 。这种影响并不是在有关各方以价格为基础的交换中发生的,因此,其影响是外在的。

外部性有正外部性和负外部性之分,在实例与分析中,前者属于负外部性,后者属于正外部性。当外部性存在时,社会对市场结果的评价扩大到市场中买者和卖者的社会福利范围之外,私人成本同社会成本、私人福利同社会福利不相一致,价格机制被扭曲,结果市场均衡并不能使资源达到有效率的配置。

1968年,美国学者哈定在《科学》杂志上发表了一篇题为《公地的悲剧》的文章,文中指出,英国曾经有这样一种土地制度——封建主在自己的领地中划出一片尚未耕种的土地作为牧场(称为“公地”),无偿向牧民开放。这本来是一件造福于民的事,但由于是无偿放牧,每个牧民都养尽可能多的牛羊,而随着牛羊数量无节制地增加,公地牧场最终因“超载”而成为不毛之地,牧民的牛羊也最终全部饿死。

4.信息不对称

信息不对称是指在市场经济活动中各类人员对有关信息的获得是有差异的,掌握信息比较充分的人员往往处于比较有利的地位,而信息贫乏的人员则处于比较不利的地位。

信息不对称是我们生活中的常见现象。在市场上,卖者总是掌握着比买方更多的关于商品的信息,由于这种信息的不对称,卖方可以随时根据顾客调整商品的价格,以获得较好的收益。

版权声明:本篇文章(包括图片)来自网络,由程序自动采集,著作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QQ:452038415)。http://www.shendujiaoyi.com/2399.html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