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成本曲線是表示等量的成本所購得的兩種生產要素的各種不同數量組合的軌跡。
生產函數的經濟區域說明,生產者不能隨心所欲地選擇生產要素的投入組合,必須考慮技術上的合理性、經濟性,防止技術上的無效率或低效率。除此之外,生產者還面臨經濟上的約束,要考慮預算約束,而不能隨意選擇位置高的等產量曲線。
由於要素的價格各不相同,而同等的成本支出可以形成不同比例的生產要素組合。因此,生產者所承受的成本水平就是要素的價格和要素投入量的乘積之和。假定只有資本和勞動兩種生產要素,則生產者的成本約束可表示為
C = ωL + rK (4.16)
式中, C 為貨幣成本; ω 為勞動力的價格; L 為勞動力的購買量; r 為資本的價格; K 為資本的購買量。如果成本和要素價格水平既定,則所投入的生產要素資本和勞動之間具有替代關系,且這種替代關系必須保持在同等的成本水平限制之內,即要符合生產者的預算約束。等成本曲線就是用來描述這種關系的。
由成本方程可得
成本線如圖4.4所示。在圖4.4中,等成本曲線以內區域中的任何一點,如 B 點,表示既定的全部成本都用來購買該點的勞動和資本的組合以後還有剩餘。等成本曲線以外的任何一點,如 P 點,表示用既定的全部成本來購買該點的勞動和資本的組合是不夠的。只有等成本曲線上的任何一點,才表示用既定的全部成本能剛好購買到的勞動和資本的組合。
圖4.4 等成本曲線
在成本固定和要素價格已知的條件下,連接資本和勞動兩種要素組合在橫軸和縱軸上的對應點,就可以得到一條成本線。當成本和要素價格發生變動時,會使等成本曲線發生變化。如圖4.5所示,當要素價格增加時,等成本曲線 AB 向下平移到 A 2 B 2 ;當成本增加時,等成本曲線 AB 向上平移到 A 1 B 1 。
圖4.5 等成本曲線的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