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季稻不如两季稻:什么意思

在1958年,当时时髦的口号是“人有多大胆,地有多高产”。于是一些地方把传统的两季稻改为三季稻,结果总产量反而减少了。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这是因为违背了一个最基本的经济规律:边际产量递减规律。

两季稻是农民长期生产经验的总结,它行之有效,说明在传统农业技术下固定生产要素已经得到了充分利用。改为三季稻之后,土地过度利用,引起肥力下降,设备、肥料、水利资源等由两次使用改为三次使用,每次使用的数量不足,这样,三季稻的总产量就低于两季稻了。对于此,群众总结的经验“三三见九,不如二五一十”形象地说明了这一道理。

边际产量递减规律是从科学实验和生产实践中得出来的,在农业中的作用最明显。如有些地方在有限的土地上盲目密植,造成减产,这一事实就证明了这一规律。行政部门中机构过多、人员过多也会降低行政办事效率,造成官僚主义。我国俗话所说的“一个和尚担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也正是对边际产量递减规律的形象表述。

 

 

版权声明:本篇文章(包括图片)来自网络,由程序自动采集,著作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QQ:452038415)。http://www.shendujiaoyi.com/2288.html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