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际资本流动对流入国银行体系的冲击
在大多数欠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银行作为金融中介占有明显的优势地位。流入这些国家的国际资本,有相当一部分是首先流入这些国家的银行体系。20世纪90年代,国际资本大量流入发展中国家,对这些国家的银行体系造成巨大冲击,并由此埋下相当大的隐患。
对于资本流入国的商业银行来说,巨额国际资本的流入,影响最为直接的有两个方面。
1.商业银行规模扩大
当资本流入的目的是用来弥补经常账户逆差时,即当一个非居民从居民那里购买了国内资产后,居民反过来又利用这些外汇收入去进口国外商品,外汇收入又流回本国,这就不导致银行信贷的扩大。当本地银行贷款给进口商时,它同时会在进口商的账户上贷记“外币借款”和借记“外币存款”两笔账。之后本地银行会通过向外国银行提取存款来完成这笔交易。最终结果是,本地银行发生了对外国银行的负债和给进口商的贷款,但国内资产并不增加。另一种情况下,资本净流入完全由中央银行进行中和。不论在哪种情况下,资本净流入都不会影响到本币私人部门的信贷水平。
当国际资本以增加国内银行对外负债的形式流入一国时,对银行资产最直接的影响是:国内银行的外币负债增加,同时该银行在某外国银行的外币存款也相应增加。如果本国中央银行从接受资本流入的商业银行购入外汇资产,则本币的银行储备相对于本币储蓄会增加。如果中央银行没有采取措施去中和其基础货币以针对这种流动性的增加,在这种情况下,商业银行便会利用其在中央银行的超额准备金追加贷款,这种贷款的增加在货币乘数的作用下会创造出数倍于超额准备金的货币。对于商业银行来说,表现为资产的增加;而对于中央银行来说,表现为流通中货币的增加,国内通货膨胀的压力相应增大。
2.资产负债表结构变化
国际资本的流入在影响流入国商业银行资产规模的同时,也会通过使银行的资产负债表结构发生变化。资本流入国的银行会更加依赖于外国资本,并利用这些资本扩大其国内贷款和证券投资业务。具体分析流入国资产负债结构的变化,有着更为重要的意义。
商业银行对外负债的增加,如果只导致国外资产的增加,即商业银行投资国外证券或将资金贷给国外,其扩张效果将会比较小,但实际中这种情况很少发生。分析一些发展中国家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不难发现,绝大多数国家的商业银行,其外币负债增长要明显快于外币资产的增加。同时,商业银行的国内非政府存款也急剧增加。这些现象表明,对国外的净负债并没有被中和,这将直接或间接导致国内贷款、投资或消费的增加。
在上述情况下,银行部门是否可靠、银行贷款或投资的决策过程是否完善,将直接决定国际资本的流入对当事国经济效应的影响。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下,许多国家的银行系统问题通常是因为低劣的贷款决策和对贷款风险管理不当所造成的。如果银行过度地陷入这种风险,有可能会导致较大规模的亏损。
总的来说,国际资本流动对流入国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表结构的影响可以归纳为:高资本净流入时期一般与银行部门负债的增加一致,银行负债的增加往往是由国外资本的介入所导致的;在中央银行进行中和操作的前提下,虽然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表上来自于中央银行和政府的资金有所下降,但商业银行仍然能够扩大其业务规模;国际资本的流入使商业银行的资金增加,其中大部分转为国内贷款,对私人部门的证券投资也有所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