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货币政策效应的主要因素

(一)货币政策时滞(Time Lag of Monetary Policy)

货币政策时滞是指货币政策工具操作经由操作目标和远期中介目标的传导,作用于总支出,达成最终目标的这段时间。时滞分为内部时滞和外部时滞。

1.内部时滞

内部时滞是指从政策制定到货币当局采取行动这段期间,包括认识时滞和行动时滞两个阶段。认识时滞,即从经济形势发生变化需要货币当局采取行动到货币当局认识到这种需要的时间距离;行动时滞,即从货币当局认识到需要采取行动到实际采取行动这段时间。显然,内部时滞的长短取决于货币当局对经济形势发展的预见能力、制定对策的效率和行动的决心等方面。

2.外部时滞

外部时滞是指从货币当局采取行动开始直到对政策目标产生影响为止的这段时间,又称为影响时滞。不论是货币供应量还是利率,它们的变动都不会立即影响到政策目标。比如企业是扩大还是缩减投资,要做出决策,要制订计划,然后付诸实施。因此,外部时滞主要由客观的经济和金融条件决定。

时滞是影响货币政策效应的重要因素。时滞越长,货币政策的效果越难预料。假定政策的大部分效应需要较长的时间,在这段时间内,经济形势可能已经发生了很多变化,此时很难证明货币政策的预期效应是否已经实现。

(二)货币流通速度的影响

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另一个主要限制因素是货币流通速度。假设按照货币当局的预期,国民生产总值将增长15%,根据以前年份有关数据的实证分析,只要包括货币流通速度在内的其他条件不变,货币供给的等比增加即可满足国民生产总值增长对货币的追加需求。但是如果货币流通速度在预测的期间加快了10%,不考虑其他条件的变化,货币供给则只需增加较少的比例就足够了,如果货币当局没能预见到货币流通速度的这种变化,而是按原来的流通速度进行决策,增加货币供给15%,那么新增的货币供给量则必将成为助长经济过热的因素。因此,对于货币流通速度一个相当小的变动,如果政策制定者未能预料到或预计出现了小的偏差,都可能使货币政策效果受到严重影响,甚至有可能使本来正确的政策走向反面。

然而,在实践中,对货币流通速度变动的估算很难做到不发生误差,因为影响它发生变动的因素太多了,这当然也就限制了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三)微观主体预期的抵消作用

对货币政策有效性产生影响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微观主体的预期。一项货币政策的提出,往往会使各种微观经济主体根据预测货币政策的后果从而很快地找出对策,这其中极少有时滞。卢卡斯提出的理性预期理论说明,如果货币当局的政策被微观经济主体完全预期到,货币政策可能归于无效。例如,政府拟采取长期的扩张政策,人们通过各种信息预期到社会总需求会增加,物价会上涨,在这种情况下,工人会通过工会与雇主谈判,要求提高工资;企业预期工资成本增大而不愿扩展经营,最后的结果是只有物价的上涨而没有产出的增长。

根据理性预期理论,只有在货币政策的取向和力度没有或没有完全为公众知道的情况下,才能生效或达到预期效果。但是这种可能性不大,货币当局不可能长期不让社会知道它将要采取的政策。即使采取非常规的货币政策,不久之后也会暴露在人们的预期之内。假如货币当局长期采取非常规的货币政策,就将导致微观经济主体做出错误判断,并会使经济陷入混乱之中。但是实际的情况是,公众的预测即使是非常准确的,实施对策即使很快,其效应的发挥也要有个过程。这就是说,货币政策仍可奏效,但是公众的预期行为会使其效应大打折扣。

(四)其他经济、政治因素的影响

货币政策的效果也会受到其他外来的或体制的因素所影响。由于客观经济条件的变化,一项既定的货币政策出台后总要持续一段时间,在这段时间内,如果生产和流通领域出现始料不及的情况,而货币政策又难以做出相应的调整时,就可能出现货币政策效果下降甚至失效的情况。例如,在实施扩张性货币政策中,生产领域出现了生产要素的结构性短缺。这时纵然货币、资金的供给量充裕,由于瓶颈部门的制约,实际的生产也难以增长,扩张的目标即无从实现。又如,中央银行实施紧缩性货币政策以期改善市场供求对比状况,但是在过程中出现了开工率过低、经济效益指标下滑过快等情况。这就是说,紧缩需求的同时,供给也减少了,改善供求对比的目标也就不能实现。

政治因素对货币政策效果的影响也是巨大的,由于任何一项货币政策方案的贯彻都可能给不同阶层、集团、部门或地方的利益带来一定的影响,这些主体如果在自己利益受损时做出较强烈的反应,就会形成一定的政治压力。当这些压力足够有力时,就会迫使货币政策进行调整。在西方国家,突出的表现是“政治性经济周期”对货币政策的影响。为了获得选票,执政党在大选之前力图刺激经济,以促进经济高增长和低失业,而新政府则一般在大选后采取收缩政策,使国民经济平稳下来,由于政府与中央银行的目标存在矛盾,所以货币政策的效果必然受政治性经济周期的影响。在发展中国家,突出地表现为政府所定高增长目标对货币政策的影响。发展中国家财政收入状况不好,资金短缺,在高增长目标的推动下,政府往往通过各种方式,公开或隐蔽地从中央银行融资,给中央银行控制通货膨胀带来极大的压力,有时候还可能导致通货膨胀失去控制。

版权声明:本篇文章(包括图片)来自网络,由程序自动采集,著作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QQ:452038415)。http://www.shendujiaoyi.com/197.html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