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学派的传导机制理论

以弗里德曼为首的货币学派竭力反对凯恩斯学派的传导机制理论,强调货币供应量的变化并不是通过利率,而是直接影响名义国民收入。其货币政策的传递模式为:

R→M→B→A→C→I→Y

式中:R表示存款准备金;M表示货币供应量;B表示商业银行的放款或投资;A表示各种金融资产;C、I分别表示消费品和投资品;Y表示名义收入。

对该模式的简单解释是:

当中央银行采取放松的货币政策时,采用一定的政策手段,如在公开市场上购入证券,使得商业银行的准备金或名义货币供应量也随之增加,一方面,商业银行会设法降低利率,以增加放款或投资。利率降低使得各种盈利资产的价格上升,从而使得社会公众放弃各种盈利资产的持有,借款增加,货币供应量增加。另一方面,货币供应量增加,引起名义收入增加,而货币需求是稳定不变的,人们就会调整各自的资产结构,现金余额相对减少,其他金融资产或实际资产比重增加,这个过程会引起资产价格上涨或利率下降。实际资产需求的增加和价格的上涨必然会使生产者增加生产,进而导致劳动力需求增加和工资上升,最终引起全社会总收入增加。因此,货币政策的影响主要不是通过利率间接地影响投资和收入,而是因为货币数量超过了人们需要的真实现金余额,从而直接地影响社会支出和货币收入。

货币学派在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分析中,对名义变量下实际变量加以区分,认为只有实际收入或产量的增长才能真正代表经济的增长。如果支出增加,名义收入上升,可实际收入和产量不变,那么充其量也只是物价的上升而已。他们因而提出了货币政策可能在短期内影响实际变量(产量和就业),但是在长期内只影响名义变量(物价和名义收入)的观点,从而把通货膨胀的原因归咎于货币供应过多。

版权声明:本篇文章(包括图片)来自网络,由程序自动采集,著作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QQ:452038415)。http://www.shendujiaoyi.com/194.html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