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次美元危机是1971年爆发的。危机爆发前夕,美国对外短期负债与黄金储备的比率已经达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历史上的最高点。1971年5月,外汇市场上出现了抛售美元、抢购黄金和硬通货的风潮。面对此种形势,尼克松政府不得不于1971年8月15日宣布实行“新经济政策”,停止美元与黄金的兑换,限制美国的进口,对进口商品增收10%的临时附加税,并强迫联邦德国和日本等国的货币升值,以改善美国的国际收支。“新经济政策”的实行,使得美元与黄金脱钩,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支柱之一倒塌了。
在国际金融市场极度混乱的情形下,十国集团于1971年12月在华盛顿签定了《史密森协议》(Smithson Agreement)。该协议的主要内容有:
(1)美元对黄金贬值7.89%,从35美元等于1盎司黄金贬到38美元等于1盎司黄金;
(2)一些国家的货币对美元升值,其中日元升值16.9%,德国马克升值13.6%,瑞士法郎升值13.9%,荷兰盾和比利时法郎各升值11.6%,英镑和法国法郎各升值8.6%,意大利里拉和瑞典克朗各升值7.5%;
(3)扩大汇率波动幅度,将汇率波动的允许幅度从原来的平价±1%扩大到±2.25%;
(4)美国取消10%的进口临时附加税。
然而,《史密森协议》以后,金融市场对美元的信心并未真正恢复;由于J曲线效应的影响,美元的贬值并未立即改善美国的国际收支,1972年仍然是大量的贸易赤字;再加上这一时期美国国内金融市场的利率较低,资金继续不断外流。截至1972年年底,各国中央银行手中的资产已达810亿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