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金融交易合約性質的不同,可以把金融市場劃分為現貨市場和衍生品市場。
1.現貨市場
現貨市場是指必須在交易協議達成後的若幹個交易日內辦理交割的金融交易市場。現貨交易是金融市場上最普遍的一種交易方式,包括現金交易、固定方式交易及保證金交易。現金交易是指成交日和結算日在同一天的交易;固定方式交易是指成交日和結算日相隔7天以內的交易;保證金交易也叫墊頭交易,是指在投資者資金不足但又想獲得較多投資收益時,只交付一定比例的現金,其餘資金由經紀人貸款墊付買賣金融工具的交易方式。目前,現貨市場上主要是固定方式交易。
2.衍生品市場
衍生品市場(也叫衍生證券市場)是交易衍生證券的場所。衍生證券是一種收益與之前發行的、在資本市場或外匯市場上交易的證券相連的金融證券(如遠期合約、即期合約、互換合約或抵押貸款證券)。衍生證券一般是由交易雙方所簽訂的一種協議。協議規定,雙方在將來某一時間按事先確定的價格交換一定數量的資產或現金。當基礎證券的價值發生變化時,衍生證券的價值也會發生變化。盡管衍生證券已經存在幾百年了,但衍生證券市場的發展主要發生在20世紀90年代和21世紀初。
衍生證券市場是金融證券市場中新興的部分,衍生證券可能是金融證券中風險最大的證券。實際上,2007年美國金融危機發生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金融機構發行和持有的表外抵押貸款(衍生)證券。從2006年下半年到2008年,不良貸款,特別是次級住房抵押貸款不斷增多,這些貸款主要是那些在2000年左右貸款買房,最後卻無力償還貸款的住房者引起的。由於抵押貸款借貸者的違約行為,金融機構持有這些抵押貸款和衍生證券(以住房抵押貸款為基礎),造成巨大的損失。2009年年初,由次級住房抵押貸款和衍生證券的貶值造成的損失高達7000億美元,進一步導致一些大的金融機構倒閉或被收購,世界金融和經濟系統瀕臨崩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