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论(货币分析法)产生的历史背景

货币论(货币分析法)产生的歷史背景

货币论(The Theory of Monetary Approach),又称货币分析法,是随着现代货币主义的兴起而产生的,其代表人物是美国经济学家哈里·约翰逊和他的学生雅各布·弗兰克尔。

货币论产生于20世纪60—70年代,但是它具有悠久的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18世纪英国经济学家大卫·休谟的“价格—铸币流动机制”。这一机制认为,一国国际收支不平衡会引起黄金的输出与输入,从而引起货币供求的失衡,而货币量的变化会通过商品相对价格及贸易收支的变化调节国际收支,使之达到平衡。货币论也认为货币供求量的变化对国际收支有着重要影响,国际收支本质上是货币现象,并由此展开了分析。约翰逊说过,国际收支调节的货币理论是大卫·休谟的“价格—铸币流动机制的重新组合”。所不同的是:大卫·休谟强调的是,货币量变化引起的商品相对价格变化会促使国际收支自动达到平衡;货币论则强调过多的货币供给与需求会对国际收支产生直接的影响。

货币论在20世纪60-70年代出现不是偶然的,这一时期西方各国经济面临的突出问题不是经济萧条,也不是经济高速发展所需的劳动力、原材料缺乏,而是通货膨胀。于是在西方经济理论中出现了货币数量论的复兴,主张通过控制货币量的办法来抑制通货膨胀,达到内部经济平衡。国际收支调节货币论实质上是强调通过调节货币供应量来达到对外经济的平衡。

版权声明:本篇文章(包括图片)来自网络,由程序自动采集,著作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QQ:452038415)。http://www.shendujiaoyi.com/483.html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