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曲線效應(J Curve Effect)是對馬歇爾—勒納條件的進一步補充與發展。
它強調的是:當匯率變化時,進出口額的實際變動情況還要取決於進出口商品的供給對價格的反應程度。即使在馬歇爾—勒納條件成立的情況下,貨幣貶值也不會立即改善貿易收支,而要有一段「時滯」過程。在貨幣貶值後初期,貿易收支的逆差不僅不會縮小反而會有所擴大。這種貨幣貶值對貿易收支影嚮的「時滯」效應若在坐標圖上表示出來呈「J」字形,故此而稱為J曲線效應。
圖1-5 J曲線效應
從圖1-5可見,貨幣貶值後,首先出現的是貿易收支惡化,逆差擴大(從A點到B點),然後才慢慢開始改善(從B點到C點再到D點)。一般認為貨幣貶值改善貿易收支的時滯需要半年至一年時間。
為甚麼會出現J曲線效應呢?主要原因有:
(1)在貨幣貶值前已簽訂的貿易合同仍然按原來的價格和數量實行,因此貶值對這部分貿易收支產生的影嚮不大。
(2)貨幣貶值後,從人們認識貶值到調整進出口貿易再到增加出口品和進口替代品的生產,得有一個過程,出口的增加和進口的減少不會與貶值同時發生。
(3)如果進口商對本幣價值失去信心,認為現在貶值是以後進一步貶值的前兆,那麼不僅不會減少進口,反而會增加與國外訂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