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买加体系并没有完全摒弃雷顿森林体系,而是在保留和加强雷顿森林体系的重要内容之一——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前提下,对布雷顿森林体系进行了改革。但是这种改革使国际货币制度发生了重要变化,表现出以下特点。
(一) 黄金非货币化
牙买加协议废除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议中原有的黄金条款,取消了黄金官价,取消了会员国之间及会员国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之间用黄金清算债权债务的义务。并规定各会员国的货币不得以黄金定值,会员国中央银行可以按市场价格自由买卖黄金。为了做出黄金非货币化的姿态,美国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还向市场抛售了其拥有的部分黄金。
(二) 汇率制度多样化
牙买加体系放弃了对基金组织会员国实行固定汇率制的要求,允许会员国自由选择汇率制度类型,于是出现了汇率制度多样化的局面。但牙买加协议强调,会员国应受基金组织的监督,遇到有关问题时要与基金组织协商,以确保汇率制度的有序性。
(三) 国际储备多元化
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美元是惟一的国际储备货币。牙买加体系强调了特别提款权的重要性,黄金的储备地位不断下降,特别提款权的地位有所加强。同时,随着日本、前西德等西欧国家经济的迅速发展,日元、德国马克和欧洲货币单位等也开始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成为重要的储备货币。于是国际储备中美元的垄断地位被打破,出现了多元化的国际储备货币体系。
(四) 调节国际收支方式和手段的多样化
布雷顿森林体系下,国际收支不平衡的调节主要靠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融资。牙买加体系下,对国际收支不平衡采取了多样化的调节方式。
1.汇率机制调节
牙买加体系下,主要的西方国家都采取了浮动汇率制,因此汇率机制便成为调节国际收支的主要方式。当一国国际收支出现逆差时,该国会出现外汇短缺,促使外汇汇率上升,刺激该国出口增加进口减少,从而改变国际收支逆差状况。否则,恰恰相反。
2.利率调节机制
一般而言,资金总是从利率低的地方向利率高的地方流动。当一国实际利率高于其他国家时,会吸引国际资金的流入,当一国实际利率低于其他国家时,会引起资金的流出。因此,可以通过调整利率的方式来引导资金的流向,从而改变国际收支的状况。例如,20世纪80年代初,美国的经常项目出现了巨额逆差,当时的里根政府采取了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导致了美国的高利率,吸引了大量国际资金的流入,使美国资本项目出现了盈余,从而改善了美国国际收支逆差状况。
3.国际金融市场调节
出现国际收支不平衡的国家可以通过国际金融市场的货币借贷、资本交易、外汇买卖等方式来调剂资金余缺,促使国际收支平衡。
4.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调节
基金组织不仅通过向国际收支逆差国提供短期贷款,帮助其克服国际收支的困难,而且常常对成员国的国际收支调整进行监督和指导。
从牙买加体系的上述特点可见,牙买加体系实质上是以美元为中心的多元化国际储备和汇率制度的国际信用货币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