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货币体系的划分与演进

(一) 国际货币体系的划分

国际货币体系根据国际储备资产分类可以分为:国际金本位制、国际金汇兑本位制、国际信用货币制度。国际金本位制是以黄金作为国际本位币和国际储备资产的货币制度;国际金汇兑本位制是以黄金和某种自由兑换货币作为国际本位币和国际储备资产,且该种货币与黄金建立固定兑换比例关系的货币制度;国际信用货币制度是以某种或某几种自由兑换货币作为国际货币和主要国际储备资产,且这些货币与黄金没有直接联系的国际货币制度。

国际货币制度根据汇率制度分类可以分为:固定汇率制与浮动汇率制。固定汇率制又可以分为金本位制下的固定汇率制、金汇兑本位制下的固定汇率制;浮动汇率制又可分为自由浮动汇率制、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等等。

(二) 国际货币体系的演进

最早的国际货币体系是形成于1880年的国际金本位制,它是建立在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国内均实行金本位制之基础之上。在金本位制下各国均规定了黄金可以自由铸造成金币、可以在国际间自由流动、纸币可以自由兑换成黄金,并实行以铸币平价为基础的固定汇率制。因此,国际金本位制具有统一性、稳定性和松散性的特点。

金本位制是一种相对稳定的货币制度,对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国际金本位制盛行之时,正值资本主义自由竞争的全盛时期,被称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但是国际金本位制也有缺点,最主要原因表现为货币量的增长依赖于黄金产量的增长,国际支付手段与清算手段依赖于黄金的输出输入。当商品经济和国际经济交往不断发展,要求货币量随之增加,而黄金产量又制约了货币量增长时,货币量与黄金量的矛盾就会激化。到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一方面由于黄金分配不均,少数强国握有绝大多数黄金,使多数国家货币量与黄金量之间的矛盾日前突出,另一方面参战各国均实行黄金禁运和纸币停止兑换黄金政策,促使国际金本位制崩溃。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各国试图重建国际金本位制。但由于当时黄金在各国间的分配更加不均衡,已经无法实行典型意义上的金本位制,于是产生了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即黄金依然是国际货币的基础和国际支付手段,各国纸币仍然规定含金量,但黄金并不参加流通、纸币也不能兑换成黄金。只是在金块本位制度下,大额的纸币可以兑换成金块,在金汇兑本位制度下,一国纸币通过与某种与黄金挂钩的国际货币间接与黄金挂钩。至1925年除英国、美国和法国实行金块本位制外,其他国家均实行金汇兑本位制。在1929-1933年世界性的经济危机中,各国金汇兑本位制崩溃,国际货币金融关系处于混乱状态。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建立起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金汇兑本位制的国际货币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这一体系维持了将近30年,直至1972年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20世纪70年代中期,国际货币体系与黄金完全脱钩,出现了汇率制度多样化、国际货币多元化的国际货币体系——牙买加体系。

版权声明:本篇文章(包括图片)来自网络,由程序自动采集,著作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QQ:452038415)。http://www.shendujiaoyi.com/440.html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