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产要素最适组合的含义
生产要素的最适组合应该是:在成本一定时,能够带来最大产量的要素组合;或者,在产量一定时,所花成本最小的要素组合。西方经济学将等产量曲线和等成本线结合在一起,就可以用来分析理性厂商在成本约束的前提下对生产要素最适组合的选择,即一定的成本获得了产量最大化的选择。
(二)实现要素最适组合的原则
下面将等产量曲线和等成本线结合在一起,并用它来分析两种生产要素的最适组合。
如图4-11所示,如果把等成本线和无数条等产量曲线放在同一个平面图上会形成三种关系:有的等产量曲线与等成本线相交,有的等产量曲线与等成本线相切,有的等产量曲线与等成本线相离。为了简化起见,分别以 Q 1 、 Q 2 、 Q 3 代表这三种情况。
那么理性的厂商会选择哪种要素的组合呢?
(1)作为理性的厂商肯定不会选择等成本线以内即等成本线左下方区域中的任何一个要素组合,因为,该区域内的任何一种要素组合,成本都未花完。厂商应该将其全部成本都花完以实现更大的产量。
图4-11 生产要素的最适组合
(2)理性的厂商肯定也不会选择等成本线以外即等成本线右上方区域中的任何一个商品组合,因为在成本和要素价格既定的条件下,要购买该区域的任何一个要素组合都会超出成本,因而都是不可能实现的。
(3)理性的厂商必定在等成本线上选择最优的购买组合,而且这个最优的购买组合只能是等产量曲线与等成本线的切点所对应的要素组合。
从图4-11可见, R 点、 E 点和 S 点都在 AB 等成本线上,意味着 L 和 K 两种要素的数量组合虽然不同,但它们所花的成本是一样的。理性的厂商肯定是选择花同样的成本带来的产量最大的那个组合。而 R 点、 S 点在 Q 1 上,即 R 点或 S 点的产量都是 Q 1 , E 点在 Q 2 上,即 E 点的产量是 Q 2 , Q 2 > Q 1 ,所以 E 点的要素组合给厂商带来的产量大于 R 点、 S 点的要素组合。虽然 Q 3 > Q 2 , Q 3 的产量更大,但 Q 3 上各点的要素组合都是现有条件下无法实现的。所以,等产量曲线与等成本线的切点所对应的要素组合即 L 1 和 K 1 能够使厂商在成本和要素价格一定时获得最大的产量,是厂商愿意维持的一种均衡状态,因而也就是生产者均衡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