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凱恩斯學派的失業理論,其基礎是有效需求原理。在凱恩斯看來,僅僅依靠市場自發的力量,不能達到供給與需求的均衡狀態,從而不能形成足以消滅「非自願失業」和實現充分就業的「有效需求」。因此,凱恩斯關於減少「非自願失業」的主要建議有刺激消費、擴大有效需求,鼓勵投資,增加就業機會等。
2.貨幣學派的失業理論。貨幣學派的代表人物是美國的經濟學家弗裡德曼,其失業理論可以簡單地歸結為「自然失業率」假說。弗裡德曼所說的「自然失業率」,是指在沒有貨幣因素幹擾情況下的勞工市場的商品市場自發供求力量發揮作用應有的均衡狀態的失業率。弗裡德曼認為,「自然失業率」在現代社會中始終存在,但並不是一個固定不變的量。
3.發展經濟學派的失業理論。發展經濟學派是旨在研究和解決發展中國家經濟問題和經濟發展問題的經濟學派,該學派的主要代表問題是劉易斯、費景漢和拉尼斯研究的二元結構發展糢式下的失業問題。劉易斯等人認為,傳統的農業部門的勞動生產率很低,邊際勞動生產率甚至為零或者負數,這裡有大量的非公開性失業,而現代工業部門的勞動生產率相對較高,但從業人數較少,其相對較高的工資水平可以吸收傳統農業部門勞動力的轉移。他們認為,加快現代工業部門的資本積累,可以增強其吸納傳統農業部門勞動力的能力,從而最終解決二元結構失業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