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完全竞争市场上,同一商品具有完全相同的市场价格,但在完全垄断市场则不同。完全垄断厂商的特殊垄断地位,使得它可以实行价格歧视。
价格歧视是指完全垄断厂商对不同市场的消费者或对同一消费者不同的购买量,分别以不同的价格销售 。在完全垄断市场上,因为垄断厂商控制了整个市场,所以可以通过实行价格歧视来获取垄断利润,即在同一时间对同一产品向不同的买者索取不同的价格,以增加其总收益。根据垄断厂商实行价格差别的程度,可以把价格歧视分为三种类型。
(1) 一级价格歧视,又称为完全价格歧视。它是指完全垄断厂商在销售其产品时,每个产品均以不同的价格出售,以获得最大可能性收入 。在一级价格歧视下,垄断厂商将全部消费者剩余转变为超额利润。它只有在两种情况下才可能发生:一种情况是完全垄断厂商的产品销售对象数量很少;另一种情况是完全垄断厂商能够精确地知道每个消费者所愿意接受的最高价格。因为很难了解每位消费者的支付意愿,所以现实中这种价格歧视比较少见。艺术品拍卖是一个比较接近一级价格歧视的例子。在一件比较稀有的艺术品拍卖会上,由于买者众多,大家都会竞价,获得购买权的人是最后出价的人,这一价格也就是该购买者的支付意愿,消费者剩余几乎全被垄断厂商攫取了。
(2) 二级价格歧视,是指完全垄断厂商将其垄断产品分批定价出售,以获得较大的收益 。在二级价格歧视下,完全垄断厂商获取一部分而不是全部的消费者剩余。例如,当消费者购买10个单位商品时单价为8元,购买11~20个单位商品时单价为7元,购买21~30个单位商品时单价为6元。当然,价格也可以根据购买量的增加而增加,如天然气、自来水的阶梯定价。
(3) 三级价格歧视,是指完全垄断厂商对同样的产品在不同的市场采取不同的价格出售 。在三级价格歧视下,需求价格弹性较大的市场产品价格较低;需求价格弹性较小的市场产品价格较高。例如,对同种产品在南方和北方规定不同的价格,在经济较发达的地区和经济较落后的地区制定不同的价格,在农村和城市制定不同的价格,在旺季和淡季制定不同的价格,在低谷和高峰期制定不同的价格等。
总之,不管哪种类型的价格歧视,都表现为垄断者把单一价格下的消费者剩余转化为自己的超额利润,即把消费者剩余转化为生产者剩余。
垄断厂商要想实行价格歧视,一般要满足以下三个前提条件:
(1)不同的目标市场之间可以有效分隔。
(2)被分隔的目标市场的需求价格弹性不同,垄断者对需求价格弹性较小的市场制定较高的价格,对需求价格弹性较大的市场制定较低的价格。
(3)不能发生转售的套利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