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例说明什么是消费者剩余

消费者剩余是消费者在购买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时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和实际支付的价格之间的差额。

生活中的实例

假设你暑假去海边旅游,顺便到某大商场购物,你很高兴地以200元的折扣价买下了一双标价500元的鞋。这事儿看上去的确值得高兴,因为你买这双鞋似乎省下了300元。

但是,你真的赚到300元吗?并没有。你自认为赚到的钱其实就是消费者剩余。换句话说,你本来愿意出价500元,甚至用更高的价格买这双鞋,结果只付了200元,这之间300元的差价便是消费者剩余。

因此,消费者剩余只是一种心理感受,并不意味着有实际的收入。

消费者购买商品时,消费者对每一单位商品所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取决于这一单位商品的边际效用。因为商品的边际效用是递减的,所以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所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并不等于该商品在市场上的实际价格。事实上,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是按实际的市场价格支付的。于是,在消费者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和实际的市场价格之间就产生了一个差额,这个差额便构成了消费者剩余。

例如,某种汉堡包的市场价格为3元,某消费者在购买第一个汉堡包时根据这个汉堡包边际效用,他认为值得付5元去购买这个汉堡包,即他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为5元。于是,当这个消费者以市场价格3元购买到这个汉堡包时,就创造了额外的2元剩余。在以后的购买过程中,随着汉堡包边际效用的递减,他为购买第二、第三、第四个汉堡包所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也分别递减为4.50元、4.00元和3.50元,这样,他为购买4个汉堡包所愿意支付的最高总金额=5.00+4.50+4.00+3.50=17.00元,但他实际按市场价格支付的总金额=3.00×4=12元。两者的差额=17-12=5元,这个差额就是消费者剩余。也正是从这种感觉上,他认为购买4个汉堡包是值得的,是能使自己的状况得到改善的。

消费者剩余并不是实际收入的增加,只是一种心理感觉。生活必需品的消费者剩余大,因为消费者对这类商品的效用评价高,愿意支付的价格也高,但这类商品的市场价格一般不高。

版权声明:本篇文章(包括图片)来自网络,由程序自动采集,著作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QQ:452038415)。http://www.shendujiaoyi.com/2247.html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