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性理财产品的发展历史

美国银行理财产品的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当时的美国经济环境推进了银行理财业务的发展,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

①当时美国金融体系实行的是分业经营与分业管理模式,随着经济的发展这种模式已不再适应美国银行业的发展,美国监管机构开始放松了对银行业的监管;

②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理论在当时悄然兴起,该理论主张商业银行应该对资产和负债两个方面加以对照分析,从银行传统的业务以外去寻找新的利润点,而非单单着眼于银行的资产业务和负债业务,于是银行开始了不断的创新,这也促进了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

③美国的税法改革和通货膨胀控制措施取得了有效成果,使得美国多样化理财需求增加,银行开始针对客户需求为其提供全方位服务。

1986年8月,美国所罗门兄弟公司开发了第一个结构性金融理财产品—S&P500指数联动次级债券(SPIN),从此拉开了结构性金融衍生品发展的序幕。1987年3月,美国大通银行开辟了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的先河,发行了第一个商业银行结构性理财产品—市场指数联动存单(MICD)。投资人可以针对到期日、保证报酬率和参与率这几个方面进行不同的选择,并利用期权进行风险规避。其他早期知名的结构性产品还包括1987年10月美林证券发行的指数流动收益选择权债券(LYON),此产品连接纽约交易所综合指数,采用折价发行。1987年,美国股票市场发生了崩盘,大多数发行结构性产品的公司都蒙受了损失,结构性产品的发展速度有所放缓。

进入20世纪90年代,结构性金融产品在美国市场上又开始大规模发行。1991年奥地利共和国政府发行了由高盛证券设计的股价指数成长债券(SING),该产品能够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但在产品存续期内不支付利息。20世纪90年代末期,在市场利率持续走低和金融衍生品创新步伐加快的背景下,因为嵌入金融衍生合约而提高了产品收益率的结构性理财产品步入了快速发展的时期,产品的结构也日益多元化。

版权声明:本篇文章(包括图片)来自网络,由程序自动采集,著作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QQ:452038415)。http://www.shendujiaoyi.com/1939.html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