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贴现机制就是中央银行通过制定和调整再贴现率来干预和影响市场利率及货币市场的供给和需求,从而调节市场货币供应量的一种金融政策。再贴现政策是中央银行最早拥有的货币政策工具,在整个19世纪和20世纪的前30年,再贴现被认为是中央银行的主要工具,其声望在1937年达到了顶峰。在这期间,英国麦克米伦委员会完全陶醉于贴现的作用,并报告说,贴现率“是有效管理货币体系所绝对必要的,是实现这个目标的精妙绝伦的工具”。
再贴现机制的主要内容
再贴现机制是以再贴现业务为基础的。所谓再贴现,是指商业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将贴现所得的未到期票据向中央银行转让。对中央银行来说,再贴现是买进商业银行持有的票据,流出的是现实货币,扩大了货币供应量。对商业银行来说,再贴现是出让已贴现的票据,解决一时资金周转的困难。整个再贴现过程,其实质内容是商业银行和中央银行之间的票据买卖和资金让渡。广义的再贴现包括再抵押贷款,但是这种再抵押不是一种买断关系,而是质押关系。借款到期后,商业银行负责向中央银行还款,中央银行把抵押品退还给商业银行。
由于再贴现机制的实施过程就是中央银行对金融机构办理信用业务的过程,因此,各国中央银行对此项政策工具的内容都有具体的规定。其主要内容包括:规定再贴现票据的种类,以影响资金使用的方向;规定再贴现业务的对象,以保证办理贴现业务的规范性和合法性;确定并调整再贴现率,以保证货币政策目标的实现;对再贴现业务的管理的核心是审查商业银行的再贴现申请,了解其再贴现资金的用途和性质,防止商业银行借贴现之便搞套利行为(比如用贴现而来的资金从事有价证券、房地产或商品的投机和买卖),监督商业银行如期偿还中央银行的贷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