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老匯大街是美國的文化娛樂中心,但在兩百年前,這條大街並不屬於藝術家,而屬於政客。政客們經常在這裡聚餐,其中有一頓晚餐決定了這個新生國家的命運。這頓晚餐的主人是獨立宣言的起草人47歲的傑斐遜——時任美國首任國務卿,而應邀赴約的是年僅33歲的漢密爾頓——美國首任財政部長(後來被稱為華爾街之父),這兩個人都是美國的開國元勛。他們今天的飯局是要解決一個核心問題:如何償還美國在獨立戰爭期間欠下的巨額債務?
獨立戰爭後,參加大陸會議的十三個州組成了一個新興的國家——美國。1789年4月30日喬治·華盛頓宣誓就職成為美國第一任總統。華盛頓上任後才發現,獨立戰爭使美國背負了5 400多萬美元的巨額債務。
怎麼辦呢?這時華盛頓想起了年輕的漢密爾頓。
他任命漢密爾頓為財政部長解決債務危機。漢密爾頓在獨立戰爭時期曾擔任華盛頓的副官,他積極倡導工業立國,主張擴大聯邦政府的權利。在他看來,化解美國財政危機的關鍵是統一貨幣、統一財政、強化國家信用。在聯邦政府成立之前,美國有十三個獨立的殖民地州。殖民地政府不僅有獨立的行政權,而且有獨立的發債權和貨幣發行權,就連貨幣的名稱和計量單位都不一致,有的州用美元,有的州依然在用英國的鎊和便士。漢密爾頓的想法是由聯邦政府承擔各州所欠的全部債務,但前提是各州政府將接受統一貨幣、上交財政權。漢密爾頓的想法立刻遭到一個人的強烈反對,他就是托馬斯·傑斐遜——獨立宣言的起草人。傑斐遜出身於南方農場主,他主張農業立國。
傑斐遜認為,美國不應該有一個中央集權的聯邦政府,應該讓各州政府在經濟上和政治上保持充分的自由和獨立,他甚至對於聯邦政府將紐約定為臨時首都耿耿於懷。作為財政部長,年輕的漢密爾頓臨危受命,這時擺在他面前的一邊是各州政府發行的正在貶值的貨幣,而另一邊是陸續到期的巨額戰爭負債。漢密爾頓向國會提交了一份報告,這就是著名的《公共信用報告》。
根據這份報告,國會將授權財政部發行新幣、回籠所有舊幣,同時發行新債、清償所有舊債,舊幣舊債將陸續退出市場、新幣新債將壟斷市場,聯邦政府的信用將取代各州政府的信用,一舉實現統一貨幣、統一財政的目標,這個方案被後人稱為旋轉門。這是一個天才的方案,但是由於傑斐遜的反對,國會連續四次否決了這個方案。無奈之中,漢密爾頓決定直接向華盛頓總統報告。美國總統華盛頓的臨時住所當時也在這條街上。
1792年4月的一天,漢密爾頓來到華盛頓的家,向總統報告了他的想法和遇到的阻力。時隔不久,漢密爾頓接到了傑斐遜的晚宴邀請。在餐桌上,漢密爾頓繼續向傑斐遜兜售他的方案,晚餐變成了激烈的爭論。傑斐遜堅決反對擴大聯邦政府的權力,但是在這個時候,他更關心的是如何抵制建都紐約的計劃。最後他對漢密爾頓說:「你還是先去說服那些主張建都紐約的人吧。」漢密爾頓答應了。幾天之後,國會批準了旋轉門計劃。時隔不久,美國的臨時首都遷往費城。
漢密爾頓的旋轉門計劃構建了美國的信用貨幣和國債體制,這是現代美國金融體系的兩大支柱。旋轉門計劃實施後的第一年,美國就還清了大部分欠款。到1793年,美國的國債在歐洲債券市場上已經成為信用等級最高的債券,從此,債券市場讓資金源源不斷流向美國。
當國債不僅僅是債務,而且是一種可自由流通的商品,它就能通過債券市場將國家信用直接轉化為社會財富,從而成為經濟增長的源動力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