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深度交易 银行 正文 下一篇:

利率的宏观和微观调节作用

(一)宏观调节作用

1.对投资总量和结构的调节

利率对投资的调节作用体现在对投资总量和投资结构两个方面的调节上。

1)对投资总量的调节

利率对投资总量的调节体现在利率作为投资的机会成本对社会投资规模的影响上。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利率提高,意味着筹资成本增加,投资后的获利相对减少,从而抑制了投资需求;反之,利率降低则意味着投资的成本下降,从而刺激投资,使社会总投资规模增加。

2)对投资结构的调节

投资结构主要是指投资在国民经济各部门、各行业以及社会生产各个方面的投资比例关系。一般来说,利率水平对投资结构的作用依赖于预期收益率与利率的对比上。资金更容易流向预期收益率较高的投资活动,使得投资结构偏向于这些部门或行业;而预期收益率低于利率的投资,往往由于缺乏资金而无法进行。

2.对储蓄和消费的调节

1)对储蓄的调节

储蓄是利率的增函数,在收入一定的情况下,利率提高会缩减即期消费,从而促进储蓄总量的增加,尤其是对储蓄存款的促进作用更加明显;反之,则使储蓄量降低。然而,一旦收入水平发生了变化,比如提高,就可能出现储蓄与消费同时伴随着利率水平的提高而增加的现象。利率对储蓄结构的调节作用主要体现在储蓄者可以根据利率水平来调节其在储蓄存款、股票、债券等上的投资规模。

2)对消费的调节

对消费而言,消费是利率的减函数。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利率的提高必然会使人们减少当前消费;反之,则增加当前消费。因此,利率的变化对消费总量具有调节作用。但从长期来看,提高利率,减少的那部分即期消费量如果转化为储蓄,将为其所有者带来利息收入,就会使远期消费量增加,即增加了社会消费基金总量。

3.对货币流通和资金周转的调节

1)对货币流通的调节

利率对货币流通的调节包括影响货币供给和货币需求。一般而言,货币供给与利率正相关,货币需求与利率负相关。对资金提供者来说,利率水平上升,会刺激他们供给货币的动机,使部分流通性货币转化为储蓄性货币;对资金需求者来说,利率增加会抑制他们的货币需求动机,促使现实购买力缩减。

2)对资金周转的调节

对资金周转而言,可以运用利率调节手段,促使企业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对那些经营管理不善、资金使用效率低下、贷款风险较大的企业实行高利率政策,可以促使其为了节约资金成本、追求利润最大化而加强经营管理,提高资金周转速度。

(二)微观调节作用

从微观角度来看,利率水平能影响各市场主体的收益或成本,进而影响其市场行为。在此,我们主要考察利率对企业和个人这两个市场主体的调节作用。

1.企业信贷需求调节

提高贷款利率,使借款企业的利息成本增加,从而增加企业的债务风险并影响企业的经营状况,利润空间下降,借款行为因此减少,表现为企业信贷需求下降。反之,降低贷款利率,使借款企业的利息成本下降,从而减少企业的债务风险并改善企业的经营状况,盈利机会增加,借款行为因此增加,表现为企业信贷需求上升。

2.个人金融资产调节

利率基本上可以看作是其他所有金融投资产品的无风险替代品,也就是其他所有金融投资的机会成本,利率上升代表其他投资的机会成本增加,相应要求的投资回报率也会增加,即相应风险投资品价格的下降。因此,在较高的利率水平下,个人会倾向于选择储蓄,而减少对其他非货币性金融资产的投资;反之,在较低的利率水平下,个人会减少储蓄规模,更倾向于选择诸如股票、期货等收益较高的金融资产投资方式。

版权声明:本篇文章(包括图片)来自网络,由程序自动采集,著作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QQ:452038415)。http://www.shendujiaoyi.com/1770.html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