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

凯恩斯早期曾是剑桥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是现金余额学说的拥护者。1936年,凯恩斯在其所着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系统地提出了货币需求理论。

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认为,由于货币比起其他资产来具有最充分的流动性和灵活性,货币需求是人们愿意持有货币,而不愿意持有其他能生利但是不易变现的资产的一种心理倾向。因此,货币需求的实质就是流动性偏好。

凯恩斯认为,货币需求动机有以下三点:

一是交易动机。交易动机是指个人或企业为了应付日常交易需要而产生的持有货币需要。交易动机决定人们进行交易时持有多少货币。个人保存货币量的多少直接与货币收入和货币收支时间的长短有关。

影响交易需求的因素包括收入规模、收入与支出的时距及其规律性、支出习惯、金融制度、预期因素等。在这些因素中,除了收入因素外,其他因素均可视为在短期内不变的常量,因此凯恩斯将交易需求看成收入的函数。

二是预防动机。预防动机又称谨慎动机,是指个人或企业为了应付可能遇到的意外支出等持有的货币的动机。预防动机的产生主要是因为收入和支出的不确定,为了防止为了收入减少或支出增加这种意外变化而保留一部分货币以备不测。由此可见,货币需求的预防动机和交易性动机都与收入(Y)有关,货币需求的投机性动机的产生则主要是因为收入和支出的不确定性。因此,就实质来说,预防动机和交易动机可以归入一个范围之内,两者所引起的货币需求都是收入(Y)的函数。

三是投机动机。投机动机是个人或企业愿意持有货币以供投机之用。其原因是相信自己对未来的看法较市场上一般人高明,想由此从中获利,因此愿意持有货币以供投机之用。这是凯恩斯作出的同古典学派不同的并运用规范化的分析方法建立起来的函数方程式,这是凯恩斯对货币理论发展做出的重大贡献。

投机动机的货币需求取决于三个因素,即当前市场利率、投机者正常利率水平的目标值以及投机者对利率变化趋势的预期。其中第三个因素依赖于前两个因素,因此投机动机的货币需求实际上取决于当前市场利率水平与投机者对正常利率目标的取值之差。从总体上分析,如果当前市场利率水平较低,那么预期利率上升的投机者就会较多,从而以货币形式持有其财富的投机者就越多,货币的投机性需求也就越大;反之亦然。因此,货币的投机性需求是当前利率水平的递减函数。

综上所述,凯恩斯的货币需求函数如下:

M=M +M =L (Y)+L (r)

式中,M 表示交易动机与预防性动机引起的货币需求,是Y的函数;M 表示投机动机的货币需求,是r的函数;L是流动性偏好函数,因为货币最具有流动性,所以流动性偏好函数也就相当于货币需求函数。

这个函数式与此前所有函数式的关键区别在于如果此前所有的函数式可以概括地表示为M=f(Y),则凯恩斯的函数式可以表示为M=f(Y,r)。看到利率与货币需求的联系并非始于凯恩斯,如剑桥学派对此亦有分析,但是把r确定地视为货币需求函数中与Y有等同意义的自变量,则始于凯恩斯。

凯恩斯认为,货币的交易需求依存于收入的多少,收入越多,需求量越大。因为收入增加,必然会使开支增加,交易数量增多,人们的预防要求也会更多。因此,交易需求为收入的递增函数。若以M 表示满足交易需求的货币需要量,L 表示决定于收入水平的货币需求函数,Y表示国民收入,则:

=L (Y)

资产性货币需求则依存于利率的高低,利率越高,需求量越小。因为债券未来的市场价格是随市场利率呈反方向变化的。现行利率越高,未来下降的可能性越大,那时债券的价格就会上升。因此,人们宁愿在日前购入债券而不愿手持货币,并且现行利率越高,手持货币的机会成本(即牺牲的利息收入)就越高,也会促使人们尽量减少手持货币量。可见,资产需求为利率的递减函数(见图9.2),若以M 表示满足资产需求的货币需要量,L 表示决定于利率水平的货币需求函数,r表示利率,则:

=L (r)

这样,货币的总需求函数如下:

M=M +M =L (Y)+L (r)

从公式看,货币需求包括交易需求和资产需求。凯恩斯认为,货币交易需求主要取于经济发展状况和收入状况,因而经济发展水平和收入水平的变化必然导致货币需求的变化。货币资产需求主要受人们对未来利率预期变动的影响。把利率作为影响货币需求的重要因素考虑进来是凯恩斯的一大创举,他将货币需求对利率的敏感性作为其宏观经济理论的重要支点,并以此来攻击传统的货币数量论。

凯恩斯认为,由于人们对未来的预期因缺乏科学根据而存在不确定性,并且由于人们的环境、知识水平、性情等的差异,每个人的预期都有所不同,从而货币资产需求的变动常常是剧烈的、变化莫测的,有时会出现极端的状况,这就是凯恩斯着名的“流动性陷阱”假说。所谓流动性陷阱,就是指当利率水平降到一定低的水平不能再降时,几乎所有的人都会产生未来利率上升从而债券价格下跌的预期,货币需求弹性就会变得无限大,当局无论增加多少货币供给,都会被人们储存起来。

版权声明:本篇文章(包括图片)来自网络,由程序自动采集,著作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QQ:452038415)。http://www.shendujiaoyi.com/164.html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