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负债管理理论是指要求商业银行对资产和负债进行全面管理,而不能只偏重于资产或负债某一方的一种新的管理理论。该理论是在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产生的,当时金融管制逐渐放松,银行的业务范围越来越大,同业竞争加剧,使银行在安排资金结构和保证获取盈利方面困难增加,客观上要求商业银行进行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由此产生了均衡管理的资产负债管理理论。
在现代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技术中,主要的管理方法有以下两种:
1.缺口管理法
缺口管理法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综合管理中常用的方法。该方法分为两种:一种为利率敏感性缺口管理方法。该方法下的缺口是指在一个既定时期内利率敏感型资产与利率敏感型负债之间的差额。其基本思路是银行可以根据利率变动的趋势,通过扩大或缩小缺口的幅度来调整资产和负债的组合及规模,以达到盈利的最大化。另一种为持续期缺口管理方法。其具体做法是在任何一个既定时期,加权计算资产和负债的平均到期日,资产加权平均到期日减负债加权平均到期日的差额,即为持续期缺口。如该缺口为正,则说明资金运用过多;反之,则资金运用不足,银行可依据不同的外部环境进行调控。
2.利差管理法
利差管理法就是要控制利息收入和利息支出的差额,以便适应银行的经营目标。风险和收益是衡量银行经营效应的重要标志,利差的敏感性和波动性决定银行总的风险与收益。商业银行管理利差的主要手段如下:
(1)增加利差。例如,准确预测利率的变动趋势,增加盈利资产在总资产中的比重;加强投资的期限结构等。
(2)创新金融衍生工具及交易方式,用于利差管理与资产的避险保值,如金融期货交易、金融期权交易、利率互换等衍生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