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底形態的特徵和圖解
一、形態與特徵描述
W 底正好是 M 頭形態的倒置,其走勢如英文字母 W(如圖 3-14)。W 底屬於中期底部形態,一般出現在股價波段跌勢的末期,不會出現在行情趨勢的中途,一段中期空頭市場,必須會以一段中期底部與其相對應,也就是說,一個W底所醞釀的時間,有其最小的周期規則,所以W底的形態周期大小是判斷該形態真偽的重要標準。
圖3-14 W底
W底的形成原因是,股價長期下跌後,持股者惜售,成交量減少,而抄底盤和空頭回補者的加入,令股價出現一次較為有力的反彈。當股價反彈到一定高度時,前期套牢盤以及短線獲利盤湧出,令股價再次下跌。但此次下跌時成交量明顯減少,顯示主動性拋盤減少,而錯過上次行情的投資者又會趁回調時買入,令股價無法跌穿上次低位。伴隨股價回升,越來越多的投資者加入買方陣營,最終股價在巨大成交量的配合下突破上次高點,上升趨勢確立。
二、操作要點
1.W 底第一個低點與第二個低點之間至少要有一個月的時間,市場中有時候會出現短期的雙底走勢,這不能算作 W 底,只能算是小行情的反彈底,且常為一種誘多陷阱。
2.第一個低點的成交量比較大,觸底回升時的成交量也頗多,然而,第二個低點的成交量卻異常沉悶,並且,第二個低點的外觀通常略呈圓弧形。因此,W底形態有「左尖右圓」的特徵。
3.W底的兩個低點不一定在同一位置,一般來說相差3%。通常第二個低點比第一個低點高,原因是先知先覺的買方力量在第二次股價回落時開始買入,使股價無法跌回第一次的低點。
4.與M頭相似,W底最少漲幅為兩個低點與頸線之間的距離。股價向上突破頸線後至少會上升相應的長度。形成第一個底部後,股價回升的高點約是最低點的 10%~20%。
5.W底形態第二個底部的成交量不大。但在突破頸線時,需得到成交量劇增的配合,形態方可確立。
6.通常股價上升突破頸線後,會出現短暫反抽。只要反抽不低於W底的頸線,形態依然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