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頭形態的特徵和圖解
一、形態與特徵描述
M頭形態也叫雙重頂,其股價走勢猶如英文字母M(如圖3-13),屬於一種頭部盤整形態,從另一種角度來看,也可以算作是頭部區域的箱形整理形態。
圖3-13 M頭
形成M頭的原因為:
股價持續上升為投資者帶來了相當多的利潤,於是出現獲利回吐,這種沽售力量令上升的行情受阻,股價第一次出現回落。當股價回落到某水平時,引發了短期投資者的興趣,之前獲利賣出的投資者也可能在這個位置買入補回,於是行情開始回升,但不久之後,對該股持股信心不足的投資者因覺得錯過了在第一個高點出貨的機會而在第二個高點附近出貨,加上在低水平獲利回補的投資者也同樣在回升高位再度賣出,強大的拋壓使股價再次下跌。由於高點二次都受阻而回,令投資者感到該股無法再繼續上升(至少短期內是如此),加之愈來愈多的投資者賣出股票,令股價跌破上次回落的低點(即頸線),於是整個 M頭形態便告成立。
M頭的特徵為:
該形態處在高位,前期上漲的幅度越大,後市下跌的幅度越大,高位賣出的,不必擔心踏空。如果M頭出現在低位,不能按頂部反轉信號操作,應按其他形態對待;M頭的兩個頭部大致處在同一水平線,兩頂高度落差不超過3%;M頭兩頂間隔要保持一定距離,距離越大,有效性越高。但間隔時間超過半年的M頭,則會失去判斷意義;M 頭分標準形和複合形兩種。標準形就是只有兩個頂部。複合形 M 頭有時左右會出現多個小頂部,均是可靠的反轉信號,應大膽操作。M頭一般出現在整理階段或是多頭行情的末升段。
二、操作要點
1.M頭有兩個賣點。第一個賣點是M頭的右頂轉折處,一般投資者大多在此賣出。此處是M頭的最佳賣點,在此賣出的人,都稱得上是「先知先覺者」。M頭的第二個賣點是頸線位,股價跌破頸線後,表明一輪較大的下跌行情即將來臨,此時將手中的貨全部賣出為最明智的選擇。
2.M頭的兩個最高點並不一定在同一水平線上,二者一般相差3%。通常來說,第二個頭可能較第一個頭低出一些,原因是看多的一方企圖推動股價繼續上漲,卻遭到沉重的拋壓。當M頭形成時,許多指標如KD、RSI等會出現頂背離。
3.M 頭有時出現在底部的調整行情中,下跌的空間有限,賣出後,應密切關註其走勢,一旦調整到位,應及時買回。因為M 頭處在複合形W底的頸線位處,會出現較大的上漲行情,如不補回容易吃「踏空」的虧。
4.M 頭形態內的兩個高點間隔的時間必須在一個月以上。在形態上,右邊的頂峰不像左邊的頂峰那麼尖,略呈圓弧形,這是因為左邊高點處發生快速反轉時,莊家無法出局,在二次回升時,莊家會營造漲勢未盡的氛圍,趁股價突破左邊高點時誘多,然後開始清倉,但主力的大量籌碼無法在短時間內出完,所以右邊的高點通常會停留一段時間,以便莊家逐步出逃。
5.形成第一個頭部時,其回落的低點是最高點的 10%~20%。其最小跌幅的量度方法是由頸線開始計起,至少會再下跌從M頭最高點至頸線之間的距離。一般來說,M頭的實際跌幅都較量度出來的跌幅大。
6.M 頭形態內成交量的特點是,左邊高點位置的成交量最大,而後成交量萎縮,待股價回升創新高時,成交量會增加,但無法超越左邊高點位置的成交量,呈典型的價量背離,股價回跌的可能性較大。
7.判斷雙重頂最重要的條件是趨勢。當市場或者個股處於上升的大趨勢中,一些所謂的雙重頂往往會演繹成雙重底形態。當然,有的個股在頂部形成之後出現較大幅度的下調,之後再度上漲到前期高位後再度下跌,形成真正意義上的頭部。需要了解的是,形成雙重頂是由於介入的主力資金被套牢後,無法順利出局,因此股價被迫再度拉高,以便主力擇機出局。這其實是一種無奈之舉。
8.當M頭形態出現後,股價不跌而向下假突破,然後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將股價拉起,走出一輪新的上揚行情,如果賣出了,就會遭到重大的損失。碰到這一情況,應冷靜對待,既不要後悔,也不要追漲,少賺一點也算不了甚麼,股市上的錢是賺不完的,以後再出手也不晚,要保持一個良好的心態,以免影嚮今後的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