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鲁格曼在1979年发表的A Model of Balance-of-Payments Crises一文中构建了货币危机的最早的理论模型。
第一代货币危机模型认为,扩张性的宏观经济政策会导致巨额财政赤字,一方面,为了弥补财政赤字,政府不得不增加货币供给量;另一方面,为了维持汇率稳定而不断地抛出外汇储备。而一旦外汇储备减少到某一临界点时,投机者就会对该国货币发起冲击,在短期内将该国的外汇储备消耗殆尽。政府要么让本币贬值,要么让汇率浮动,于是固定汇率制度就会崩溃,导致货币危机发生。
该理论从一国经济的基本面解释了货币危机的根源在于经济的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的矛盾与冲突。如果一国的外汇储备不足,财政赤字的持续货币化将导致固定汇率制度崩溃并最终引发货币危机。当宏观经济状况不断恶化时,货币危机的发生是必然的且不可避免的。
第一代货币危机理论是以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发生的货币危机为考察对象,其理论对发生在墨西哥(1973—1982年)、阿根廷(1978—1981年)、智利(1982年)的货币危机有着较好的解释力,对1998年以来俄罗斯与巴西由财政问题引发的货币波动也同样适用。该理论提出,实施紧缩性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保持经济基本面健康是防止此类货币危机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