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金本位制度的崩溃原因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各参战国实行黄金禁运及纸币停止兑换黄金,暂时停止实行国际金本位制度。战争期间,为了筹集战争资源,参战国增发了大量不可兑换的纸币,导致战后出现了严重的通货膨胀。同时,各国货币之间的汇率剧烈地波动,使国际经济关系受到严重影响。为了恢复经济,战后各国开始重建金本位制度。

此时,美国迅速崛起成为世界的主要金融大国,在战后不久率先恢复了黄金的自由兑换。英国和法国分别于1925年和1928年恢复了金本位。截止到1928年年底,战前实行金本位制度的国家基本上都恢复了金本位,但此时的国际金本位制度已和过去大不相同,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黄金的地位比过去削弱了。战后,只有美国实行的是战前的金币本位制;英国和法国实行的是金块本位制;其他如德国、意大利、奥地利、丹麦等30个国家实行的都是金汇兑本位制。实行金汇兑制的国家不铸造金币,市场上不流通金币,流通中的辅助货币和银行券不能直接兑换成黄金。

第二,国际收支自动调节机制作用的发挥受到限制。在国际金本位条件下,价格—铸币流动机制对国际收支的自动调节伴随着国内经济失衡的代价。随着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不断深化,各国更加重视国内经济目标,而越来越不愿意遵守金本位的基本规则。尤其是美国和法国明确表示,将内部目标置于外部目标之上(内部目标也称内部平衡,指国内实现充分就业并保持物价稳定;外部目标也称外部平衡,即国际收支平衡),并切断了黄金流出入与国内货币供给和物价波动的关系。另外,由于当时普遍存在的工资和物价刚性,价格在国内通货紧缩期间也难以下降,反而造成大量企业倒闭和工人失业,这使金本位制下自动调节的传导机制难以奏效。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各国勉强恢复的国际金本位制度,在1929年爆发的世界性大危机后彻底瓦解。国际金本位制度崩溃后,国际货币制度陷入一片混乱。资本主义国家组成了相互对立的三大货币集团——英镑集团、美元集团、法郎集团,各国货币之间的汇率变为浮动汇率,各货币集团之间普遍存在着严格的外汇管制,货币不能自由兑换。在国际收支调节方面,各国不惜采用竞争性贬值和贸易保护主义措施。结果,国际贸易严重受阻,国际资产流动几乎陷于停顿。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敌对国更是利用外汇管制来加强战争融资。

版权声明:本篇文章(包括图片)来自网络,由程序自动采集,著作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QQ:452038415)。http://www.shendujiaoyi.com/568.html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