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深度交易 外汇 正文 下一篇:

国际储备的规模管理

与各种储备一样,国际储备也有一个适度规模的问题。如果储备不足,一国将难以应付各种意外支付的需要,并可能引发国际支付危机;相反,储备过多,虽可增强对外支付的能力,却会造成浪费,影响国内经济的发展。

那么一国合理储备的规模究竟应该多大?在外汇储备适度规模的确定上,发达国家与非发达国家、开放国家与非开放国家、大国与小国在评判标准上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1960年,美国教授特里芬提出一国国际储备对年进口额的比率以40%为宜,20%为底限,低于30%便要补充。这一观点后为许多西方国家所接受。它们主张,一个国家外汇储备一般应能满足3~4个月进口付汇。东南亚金融危机后,又有人认为,一个国家外汇储备不能低于短期外债的规模,以防止金融危机的发生。但是一些国际金融组织更强调一个国家外汇储备的规模应该能起到维护金融稳定的作用,这显然强调了“充足”的外汇储备的重要意义。由于各国实际国情的不同,在国际上尚不存在一个统一的评判标准。

当然,从量上讲,任何一个国家的外汇储备都应该有一个适度规模,因为外汇储备是有成本的。这一成本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方面,外汇储备资产必须具有足够的“流动性”,以确保其日常功能的正常发挥。然而足够的流动性往往是要以较低的盈利性要求为代价的。另一方面,由于汇率总是处在不断变化之中,外汇储备资产极易遭受汇率风险而导致无形的账面损失。因此,外汇储备并非多多益善,应该有一个度,即安全够用但不浪费。

原则上讲,合理储备的规模应该既能确保一国对外清偿的能力,同时又能保证储备的机会成本降至最低限度。通常需要考虑下列因素:

第一,经济发展目标以及经济开放程度决定一国国民经济的对外依赖程度,特别是对进口的依赖程度,也决定着一国国际储备资产的程度。经济高速增长,应保持较少储备,以增加投资和消费;相反,则会储备较多,但是储备持有量过多,会增加该国通货膨胀压力,影响经济目标的实现。

第二,中央银行调节国际收支的能力,其中包括国际收支其他调节手段的运用及其有效性,如外汇管理或贸易管制情况,国民对调整行动的最大容忍限度。

第三,中央银行拥有的国际清偿能力。

第四,汇率制度和汇率政策选择,以及导致外汇收支剧烈波动的各种季节性或偶发性因素。

对中央银行来讲,由于国际储备的基本用途之一是为应付各种意外的进口支付,因而许多国家倾向于简单地结合进口规模来考虑外汇储备规模。一般认为,各国的外汇储备应大致相当于一国3个月的进口总额(按全年储备应是当年进口总额的25%左右)。惯例认为,储备是进口的30%~40%合适,若低于20%则危险。近年来实行浮动汇率的工业大国和逆差严重的发展中国家却也允许外汇储备降到谨慎的标准线以下。具体到一国究竟以哪个比例为宜,则应取决于国际收支冲击的预测规模、储备枯竭的代价、持有储备的机会成本和所期望的调整速度。如果一国国际收支调节能力较强,国民对紧缩性调整经济行动较能容忍,或者储备以外的国际清偿能力较强,那么该国的储备规模就可低于3个月的进口规模;反之则应高于3个月。

版权声明:本篇文章(包括图片)来自网络,由程序自动采集,著作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QQ:452038415)。http://www.shendujiaoyi.com/159.html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