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率平價理論的產生和發展
購買力平價理論揭示了匯率與價格之間的密切關系,利率平價理論則說明了匯率與利率之間的關系,準確地說是說明了遠期匯率、即期匯率和利率之間的相互關系。
1923年,凱恩斯在其著作《貨幣改革論》中首次對遠期匯率與利率的關系進行了系統的闡述,其研究一般被稱為「古典利率平價理論」;後來,英國經濟學家保羅·艾因齊格(Paul Einzig)從動態的角度考察了遠期匯率與利率的關系,提出了「動態的利率平價理論」;20世紀50—70年代,西方經濟學家對利率平價理論進行了修正和完善,從而產生了「現代利率平價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