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 年, Fama在Robert (1967)資訊分類方法的基礎上,將有效市場分為弱式有效市場、半強式有效市場、強式有效市場。有效市場理論的著眼點是資訊。
一般而言,資訊可以分為历史資訊、所有可以公開獲得的資訊以及所有可用的資訊等。1967 年, Roberts提出了資訊分類方法,在此基礎上, Fama在 1991 年根據資訊的可獲得性和資訊獲得成本的不同,提出了三種有效市場假說。
1.弱式有效市場假說(weak-form efficient market hypothesis)
該假說認為,金融資產當前價格已經充分反映在所有的历史資訊中,包括過去的價格趨勢、成交量、收益率等。此時,所有历史資訊都已經反映在證券價格上,也就意味著這些已經與未來證券價格的變動沒有任何關系,所以就無法利用历史資訊來預測未來,也就意味著傳統的依賴於證券市場历史交易價格和成交量等指標的技術分析方法將失去效用。
2.半強式有效市場假說(semi- strong- form efficient market hypothesis)
該假說認為證券價格不僅反映了历史價格中的所有資訊,還反映了所有的已公開資訊,這些公開資訊包括交易價格、成交量、換手率、流動性、市盈率、市淨率、公司財務資訊、公司盈利、股利、管理特徵等。由於證券價格已反映了所有已公開資訊,所以投資者無法利用公開資訊獲得超額收益。在半強式有效市場假說下,在證券市場上的任何基本面分析也都是無效的,任何依賴那些公開資訊期望獲得比其競爭對手更精確的資訊都是不可能的。同時,資訊一經發布就可以迅速反映在證券價格上,所以此時任何技術分析和基本面分析都將無效,也只有內幕資訊等非公開資訊才可能獲得超額收益。
3.強式有效市場假說(strong- form efficient market hypothesis)
該假說認為,證券價格已反映了全部資訊,包括历史的、已公開的以及未公開資訊。此時,在證券市場上任何投資者都將無法獲得超額收益。
在強式有效市場假說下,與公司價值有關的所有資訊都已經反映在證券價格上了,此時市場所有投資者都確切掌握了公司的所有資訊,所以任何投資者都無法通過資訊獲得超額收益。從以上表述可以看出,強式有效市場是一個非常極端的情形,它要求證券價格反映公司內部資訊,但是內部資訊的特性就是非公開性,所以此情況存在較大矛盾。
從以上表述可以看出,弱式有效市場假說反映證券價格的資訊集是最小的,僅有历史交易資訊;而半強式有效市場假說的資訊集,既包含了弱式有效市場的資訊集,也包括所有可以公開獲得的資訊;強式有效市場的資訊集是最大的,不僅包括弱勢有效市場、半強式有效市場的資訊集,而且還包括內幕人所知的資訊。三者之間的資訊集是從小範圍到大範圍、後者包含前者的關系,如圖 6.1 所示。
圖 6.1 弱式、半強式、強式有效市場
如果投資者認為市場不是有效的或處於弱式有效狀態,那麼投資者應該採用積極的投資策略。所謂積極的投資策略,就是指投資者主動收集資訊進行分析,試圖買入被市場低估的證券,或賣出被市場高估的證券,從而獲得超額收益。採用積極的投資策略最重要的環節就是擇股和擇時。擇股是選擇合適的股票;擇時是投資者通過對證券市場流動性等因素的預估和判斷選擇合理交易時機。
事實上,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如果證券市場是強式有效的,那麼無論任何投資者,利用任何投資策略都是無法獲得超額收益的,也就是說,無論是技術分析,還是基本分析都將失效。然而,我們必須看到,即便是在強有效市場上,組合管理策略也是有效的,這其中的原因在組合分散化原理,通過組合管理策略,投資者可有效地降低組合風險中的非系統性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