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用均線系統判斷股價的支撐點和壓力點,其基礎是均線指標,實際上,均線是移動平均線指標的簡稱,由於該指標是反映價格執行趨勢的重要指標,其執行趨勢一旦形成,將在一段時間內繼續保持下去,趨勢執行所形成的高點或低點具有阻擋或支撐作用,因此均線指標所在的點位往往是十分重要的支撐或阻力位,這就提供了買進或賣出的有利時機,均線系統的價值也正在於此。
均線系統在投資者判斷支撐與阻力的過程中運用非常頻繁,通常,我們把均線以5、10、20、30、60、120、250、144天數為周期分類。其中,在確定支撐與阻力時,以分析5、10、20、30、60日均線為主,在K線圖中常以MA5、MA10、MA20、MA30、MA60標註。在電腦還未普及的時候,投資者都是自己計算並繪制均線,現在,所有的技術分析軟體中都可以在某一時間周期的K線圖中找到相對應的均線。
之所以說均線系統對於技術分析相當重要,是因為它對股價趨勢有一定的比照作用。一般情況下,我們以日線MA5、MA10分析短期走勢,以MA30、MA60分析中期走勢,以M125和M250分析中長期走勢。而以5~30分鐘K線做短線操作,以周、月、年K線中的均線走向分析長期走向。
在用均線確定支撐和阻擋時,以下幾點應引起我們的註意:
(1)股價向上執行時,一般依托5日線上行,假如股價明顯遠離了5日線,一般情況下就說明股價要進行一定的調整,當然,特別強勢股除外。下跌時假如遠離了5日線,就會回抽5日線,弱勢股回抽5日線是賣出的機會,強勢股回調到5日線是買入機會。
(2)20日線是回調的重要支撐,在市場中,它被一些投資者稱為「生命線」,線上會加速漲,線下會加速跌。
(3)144日線通常被人們稱為「牛熊分界線」,它是證券投資中的專業術語,指的是大盤在牛市與熊市間的交匯處。舉例來說,2001年6月份前大盤是處於5·19行情以來的牛市狀態,到6月後就進入了持續4年的熊市,則2001年6月就是牛熊分界線。在技術分析中,一般把價格在144日線之上執行的趨勢稱為牛市行情,價格在144日線之下執行的趨勢稱之為熊市行情,144線因此被稱為牛熊分界線。
當交易軟體中描述個股當天的走勢的時候,除了股價線外,通常還伴隨有一條黃線,這就是盤中的壓力位。
走弱的個股,當股價反彈上升到這條線時,通常會遭到空方的無情打擊;強勢股洗盤的時候,莊家有時也會有意擊破這道線,讓根據技術分析作出決策的投資者離場。所以股價對於這條線有時是真突破,有時是假突破,普通投資者很難分辨,這些需要投資者平時看盤的時候積累經驗,在關鍵時刻才能作出正確的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