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股指和個股的走勢是相互聯繫、相互影嚮的,任何一個波段行情,皆是由不同個股波浪複合組成的結果,這也正是大盤波浪研究的意義所在。而波段行情中表現最好的個股,是那些正在走最強波浪的個股。當這些個股數量足夠多以至形成群體時,市場心理和氣氛就表現出這些個股的特徵。進而形成題材與板塊。而這些主流板塊與不同位置關系的支流板塊個股,根據它們在指數中的權重關系複合成指數的走勢。這就是我們對大盤與個股在波段行情中相互關系以及波浪合成的理解。
對於波段行情,我們可以劃分為以下幾個階段。首先,股指或個股經過一輪較大的跌幅後,由於這時的股價低廉,多方開始分批介入到個股中來,但起初多方並不會所有的個股都買,而會選擇一些中低價的重組或題材股。老股民都知道,在每一輪大盤見底時,先漲的都是那些低價重組或題材股,這是主力先介入的結果。我們就稱這時為波段行情的啓動階段。
隨著主力進入低價重組或題材股的程度不斷加深,這些個股中會出現連續放量上漲的明星股,成為市場炒作的主流,我們稱這一階段為波段行情的高潮期。
由於市場中領漲板塊的出現,人們會發現賺錢效應越來越大,不再懷疑一輪行情的到來。為此,投資者紛紛進入到市場中來,在資金的推動下,主力開始由炒高的中低價重組、題材股轉向低價股或高價股中,使板塊不斷輪動,將行情向縱深方向發展。我們稱這一階段為波段行情的擴散。
在許多個股被大幅炒高後,踏空者就會選擇一些短線品種來搏差,一些前期漲幅小的個股會出現補漲,操作手法為快進快出,個股不再如之前高潮期領漲個股那樣連續大幅拉升,而是零星的短線行情,這時追高將有風險,也是波段行情後期的一個重要標志。
當市場中出現了「啓動→高潮→擴散→補漲」這麼一個循環後,個股該漲的都漲了個遍,應是高拋出局時。一個完整的波段行情就展現在大家面前。
看大盤炒個股一直是理性投資者所遵循的交易法則,當投資者判斷一個波段行情級別較高、持續時間較長時,他應該迅速領悟到,股市的最好贏利機會來臨,就應該全身心地投入到這場「戰役」中來。波段行情也是對操作者水平的最大檢驗。很多情況下,由於個股輪漲、大權重指標股不動時,指數不見得有多高的漲幅,利潤的來源主要靠個股的選擇和輪換。若操作者在一個波段行情中處於有利的位置,即行情啓動時沒有資金被套、波段行情中一直大倉位操作,但最終未能跑贏指數的話,則要麼是由於操盤者對波段行情的規律認識不足,要麼是操作方法和操盤心理有所缺陷。這樣,就需要認真地跟隨筆者來把握好波段操作的精髓。
波段行情的精髓是存在明顯的主流板塊及「領漲-擴散-補漲」的板塊輪動規律,故投資者在波段行情中應適當加大操作頻率。早期盡可能將非主流板塊換成主流板塊。主流板塊升勢已盡,應換成補漲或後重曡板塊。被動的持股不動是一種守株待兔的操作方式,也是一種操作上的心理惰性。當然,最重要的、也是最難的是把握住波段行情的輪炒節奏。通常的情況是:手中拿了很久的股票終於忍不住,換成熱門板塊的個股,此後,原來的股票開始上漲,新換的個股開始滯漲或調整。所謂一步錯、步步錯。不過從培養操盤能力的角度來看,波段行情的輪炒手法和技巧還是應該刻意培養的。沒有人一開始就能成為波段行情的高手,熟能生巧用於波段行情中的操盤也是很恰當的。在波段行情中有意識地進行輪炒,比起拿著橫盤或小震蕩的股票又舍不得換掉要強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