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來源及定義
速度線的概念是艾森古爾德創建的,其本質屬於趨勢線的三分法的應用。同扇形原理考慮的問題一樣,速度線也是用以判斷趨勢是否將要反轉的。不過,速度線給出的是固定的直線,而扇形原理中的直線是隨著股價的變動而變動的。另外,速度線又具有一些百分比線的思想:它將每個上升或下降的幅度分成三等分進行處理。所以有時,投資者們又把速度線稱為三分法。它與百分比回撤概念的最大差別在於速度線測繪的是趨勢的速度,也就是股價變化的速率。與別的切線不同,速度線有可能隨時變動,一旦有了新高或新低,則速度線將隨之發生變動,原來的速度線可以說完全沒有作用,速度線是一個變化很大的指標。
2.分析及應用
首先講速度線的畫法(見圖10-2):
在作速度線時,先要找到當前股價的最高點。找到一個上升或下降過程的最高點和最低點(這一點同百分比線相同),然後,將高點和低點的垂直距離三等分。連接高點(在下降趨勢中)與0.33分界點和0.67分界點,或低點(在上升趨勢中)與0.33和0.67分界點,得到兩條直線。這兩條直線就是速度線。速度線最為重要的功能是判斷一個趨勢是被暫時突破還是長久突破。
其基本的思想為:
在上升趨勢的調整之中,如果向下折返的程度突破了位於上方0.67的速度線,則股價將試探下方的0.33速度線。如果速度線被突破,則股價將一瀉而下,預示這一輪上升的結束,也就是轉勢。在下降趨勢的調整中,如果向上反彈的程度突破了位於下方的0.67速度線,則股價將試探上方的0.33速度線。如果0.33速度線被突破,則股價將一路上行,標志這一輪下降的結束,股價進入上升趨勢。每當上升趨勢出現新的最高點或下降趨勢出現新的最低點之後,投資者都不得不重新作出一套上述直線。因為速度線是自趨勢起點出發通過的那兩個三分點作出的,起點改變,速度線也隨之改變。
通常說來,當上升趨勢處於調整之中,那它向下折返的餘地通常是到上方的速度線的2/3為止。如果繼續下跌,那便是1/3速度線,直至原趨勢的起點價位。反之,速度線一旦被突破,角色就會反串。如果在股價上升趨勢中,2/3線被突破,價格則跌回1/3線,再從後者繼續反彈。這時的上線已經變成阻擋線了。
以上的內容大多適用於牛市。通過投資者的廣泛的實際應用,發現熊市速度線對於上市後反複走低的個股也十分有效。對於一些走勢較弱的個股來講,只要下跌的趨勢沒有發生明顯的轉變,從历史性的高點所作的速度線,測試反彈幅度可以收到理想效果,能夠幫助高位套牢的投資者選擇適當的價位逢高減磅,以便更低的價位回補。從這類個股的整體走勢看,調整行情一般很少出現長時間單邊下跌,總是經過一段時期的盤跌,然後會有反彈行情產生,這時反彈幅度就可以用速度線來判斷。而一旦反彈受阻,行情繼續向下調整,只要行情沒有創出新低,那麼原由的速度線仍會對走勢產生制約。不過值得註意的是,假如行情跌穿前期低點,那麼後市的反彈幅度可能用历史性高點和新低點,重新作速度線來判斷會更有效。